我目前从事销售工作,今年想要报名事业单位考试,...
发布时间:2021-08-11
我目前从事销售工作,今年想要报名事业单位考试,请问大家事业单位报考年龄如何限定?户籍落户时间是怎样限定的?如何填写?有没有备考教材?
最佳答案
我之前也做过销售工作,简要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考试考生报考年龄的计算方法是:出生日期以本人人事档案最早记载的时间为准。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公务员招录考试报名工作第1日。如:报名开始时间为2018年5月2日,年龄要求为35周岁以下的,出生日期应为1982年5月2日以后出生,以此类推。其次户口本个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最底下一行“何时、何地因何迁至本址”处有迁入的日期;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未迁移过户口地址,落户时间即上户口的时间。最后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考试主管部门和人事考试机构,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与考试相关的培训班或编印考试复习教材资料,请切勿上当受骗。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
A.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B.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地要迟
D.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地要迟
B.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地要迟
D.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地要迟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接着说明在同纬度的地方,经度不同的沿海和内陆春天来临的时间不同,具体表现为沿海比内陆来得晚,并以北京与大连、石家庄与沧州的对比进行例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相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即A项。
据科学家观测,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8℃,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得多,大约在-56℃。关于造成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倾斜角的影响,使南半球的冬天比北半球时间长
B.南极大部分是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
C.人类活动、能源消耗大多在北半球,是造成北极比南极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D.南极周围的海洋上浮着巨大的冰川,使南极天气变得更冷
B.南极大部分是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
C.人类活动、能源消耗大多在北半球,是造成北极比南极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D.南极周围的海洋上浮着巨大的冰川,使南极天气变得更冷
答案:B
解析:
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本身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达2600米,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被辐射掉;而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储热能力强,且热量散发较慢,所以北极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高,因此B项正确。
面试热点:老人捐款该不该收
一、案例介绍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同面对疫情。而在其中,很多老人的捐款行为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江苏无锡74岁的拾荒老人徐美英拿出一年的收入和捡垃圾攒的9000元钱捐赠。
而这种老人捐款的事迹,也让很多网友发起了“要不要让老人捐款”讨论。部分网友、自媒体则担忧老人捐款后的生活,认为:老人的微薄之力,仁爱之心,我们领受。但捐款不能收;有的网友则质疑:老人的善款如何使用,是否真的落到实处;而有的网友则认为:善良不分等级,捐款也不分老幼,要尊重老人的善意。人民日报对于“老人捐款该不该收”这一话题,也发表了观点“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这种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对于老人的捐款行为予以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力所能及的慈善提出了新的思考。
二、试题训练
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奋战。而有这样一群人的善举却让人心生感动。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请你对老人的做法,谈谈看法。
一、案例介绍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同面对疫情。而在其中,很多老人的捐款行为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江苏无锡74岁的拾荒老人徐美英拿出一年的收入和捡垃圾攒的9000元钱捐赠。
而这种老人捐款的事迹,也让很多网友发起了“要不要让老人捐款”讨论。部分网友、自媒体则担忧老人捐款后的生活,认为:老人的微薄之力,仁爱之心,我们领受。但捐款不能收;有的网友则质疑:老人的善款如何使用,是否真的落到实处;而有的网友则认为:善良不分等级,捐款也不分老幼,要尊重老人的善意。人民日报对于“老人捐款该不该收”这一话题,也发表了观点“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这种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对于老人的捐款行为予以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力所能及的慈善提出了新的思考。
二、试题训练
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奋战。而有这样一群人的善举却让人心生感动。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请你对老人的做法,谈谈看法。
答案:
解析:
1.表明自身观点
灾疫无情,人间有爱。耄耋老人的举措让疫情变得不再可怕,让寒冬有了暖意,让心中平添了些许感动。但对于老人的善意,我们还是要提倡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切不能因捐赠影响老人的生活。
2.分析意义
(1)对当下的年轻人有能力的人,有示范表率作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老人处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仍能伸出双手,帮助国家。给青年人、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习的榜样。
(2)传播友善正能量,营造和谐风气。在疫情传播人心紧张动荡的时期,老师的举动,释放了更多的善意,不仅营造了和谐的社会风气,也有利于促进当下社会风气的稳定。
3.分析问题
(1)老人可能会因捐赠影响生活。这些高龄老人本身收入不高,为了抗击疫情捐出了毕生积蓄。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
(2)影响捐赠价值。若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就偏离了“三次分配”的原初轨道,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假如捐赠人因捐赠而陷入困顿,那么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来兜底。
4.解决对策
(1)人性处理,适度劝阻。对老人捐款尽可能劝阻,将已经收到的款项退还给老人及其家属等。及时宣传力所能及的抗疫举措。如:老人应及时更新观念,主动戴口罩、勤洗手,用实际行动体现科学抗疫。
(2)优化制度设计。可以把老人的捐赠放入一类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捐赠人万一老无所依时使用。
(3)数据共享。捐赠机构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
灾疫无情,人间有爱。耄耋老人的举措让疫情变得不再可怕,让寒冬有了暖意,让心中平添了些许感动。但对于老人的善意,我们还是要提倡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切不能因捐赠影响老人的生活。
2.分析意义
(1)对当下的年轻人有能力的人,有示范表率作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老人处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仍能伸出双手,帮助国家。给青年人、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习的榜样。
(2)传播友善正能量,营造和谐风气。在疫情传播人心紧张动荡的时期,老师的举动,释放了更多的善意,不仅营造了和谐的社会风气,也有利于促进当下社会风气的稳定。
3.分析问题
(1)老人可能会因捐赠影响生活。这些高龄老人本身收入不高,为了抗击疫情捐出了毕生积蓄。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
(2)影响捐赠价值。若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就偏离了“三次分配”的原初轨道,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假如捐赠人因捐赠而陷入困顿,那么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来兜底。
4.解决对策
(1)人性处理,适度劝阻。对老人捐款尽可能劝阻,将已经收到的款项退还给老人及其家属等。及时宣传力所能及的抗疫举措。如:老人应及时更新观念,主动戴口罩、勤洗手,用实际行动体现科学抗疫。
(2)优化制度设计。可以把老人的捐赠放入一类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捐赠人万一老无所依时使用。
(3)数据共享。捐赠机构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9-06
- 2021-04-21
- 2021-03-18
- 2021-03-19
- 2021-05-06
- 2021-05-11
- 2021-01-15
- 2021-03-20
- 2021-03-11
- 2021-01-27
- 2021-12-18
- 2021-06-16
- 2021-03-26
- 2021-03-28
- 2021-05-01
- 2021-05-01
- 2021-05-20
- 2021-12-27
- 2021-04-10
- 2021-08-11
- 2021-05-04
- 2021-01-16
- 2021-03-23
- 2021-10-25
- 2021-03-16
- 2021-10-17
- 2021-03-18
- 2021-03-23
- 2021-03-19
-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