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格考试学习的三种境界

发布时间:2021-12-25


2021年出版资格考试已结束,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2022年的出版资格考试了。下面51题库考试学习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的三种境界。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种境界,就是问题很多。

当学习时出现有问不完的问题时,说明学习进行得非常到位,是真正将学习进行得深入细致的人,必将大有收获。这种人常常带着问号去学习,往往还能很好地活学活用。 无疑,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其中杰出代表很多,比如秦末汉初的张良,人家一部《素书》帮刘邦夺得天下。还有戚继光,只是翻了翻《孙子兵法》,还是业余时间翻的,就能领兵打仗,而且仗打得比他的上司俞大猷还好,俞大猷为之头疼的问题到他那儿就迎刃而解。反面典型就是博古,只知生搬硬套,让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为毛泽东所诟病。

第二种境界,就是系统学习,从头开始。

这样学习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学得全,不容易出现误解或片面理解。但是这种求全的背后缺乏深入的思考,全则全矣,不能精。这种人当个老师还不错,成为辞典般的人物,能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明代三大才子都是博学多才之辈,解缙,博学第一;杨慎,博览第一;徐渭,名气第一。杨慎之所以成为读书最多的人,原因很简单,他老夫子跟皇帝大人玩弯弯绕,被皇帝老子派到蛮荒之地去了,没办法,杨慎只有以读书为乐,读来读去,读出了个明朝博览第一。而著名的《临江仙》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三种境界,就是浅尝辄止。

这个很好理解,学是学了,只学到皮毛,多问两句就不清楚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悲催的是,当今许多人都处于这种境界。懂得了一点点,就知足了,不会刨根问底,其实心里也有不少问号,却不会把那些问号拉直。久而久之,这些问号留在心里烂了,臭了,长毛毛了,到最后就遗忘了。 这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应该忌讳的。道理大家都懂,要做到却不容易。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还是应该努力让自己保持在第一种境界,对于其他内容也不妨保持在第二种境界。这样,我们就能做到一专多能。而且,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涉猎得多,融会贯通的渠道就更宽泛,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思维,往往在一筹莫展之时能让我们柳暗花明。

以上内容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各位参加出版资格考试的考生们分享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最后,在这里祝所有考生越来越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出版资格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