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介绍
发布时间:2021-12-1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 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在企业内部主要从事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国家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鉴定方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三级和四级职业资格的鉴定,按照鉴定考核方案的要求,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两个基本部分。此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的考试时问不少于90分钟,考试采用单选(试题题干下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包含一个正确答案)与多选(试题题干下有A、B、C、D、E五个选项,其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两种类型的客观题目,考试的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三级、四级)》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中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涉及的各个部分内容及其所占比重,参见《考试指南》所列的鉴定要素细目表以及《职业标准》第34页中“4.比重表”。考试的题型、题量、配分比例参见当年的鉴定考核方案。
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问不少于120分钟,考试一般采用简答题、计算题、改错题、图表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类型的主观题目,考试的内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三级、四级)》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中所阐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涉及的各个部分内容及其所占比重,参见《考试指南》所列的鉴定要素细目表以及《职业标准》第34页中“4.比重表”。考试的题型、题量、配分比例参见当年的鉴定考核方案。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多多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人力资源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指法定工作时间,反映出能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值。
A.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B.制度工作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日历时间
B【解析】工作时间由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全部实际工作时间构成。其中,制度工作时间是指法定工作时间。其反映出能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值,是考核企业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的标准。
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设计原则和流程。
(1)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
①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的答案范围可以很广,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用于考察被评价者思考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提出新见解。
②两难式问题。指让被评价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主要用于考察被评价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
③排序选择型问题。指一个问题有若干个备选答案,让被评价者对其进行排序,或者从中选择符合某种条件的选项,一般先提供问题的主题与备选答案,再由被评价者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到统一的意见。主要用于考察被评价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④资源争夺型问题。资源争夺是指给被评价者一些有限的资源,每个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分别代表自己的利益或自己所从属团队的利益,设法获得更多分配的一种争论方式。各小组成员的机会是均等的,各自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但题目一般要求最终实现资源的圆满分配。小组成员之问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一致的目标。主要能考察被评价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与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灵敏性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⑤实际操作型问题。操作实践型是要通过动手来完成的任务。给被评价者一些材料、工具或道具,设计出一个方案,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建议,动手实际操作得到一个结果。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主动性、合作能力等。
(2)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设计原则
①联系工作内容。选取的材料和题目要符合所招聘岗位的工作特征,具有针对性,并且能联系实际,这也是情景模拟的必备要求之一。要求从实际工作中选取典型的话题和案例,供被评价者讨论,设置的条件也要尽量和实际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同时所取的材料应该从被评价者应聘的岗位实际可能涉及的工作中选取出来。
②难度适中。题目若太容易,被评价者容易失去讨论的兴趣,会在很短时间内达成一致,且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从而难以分出差异,难以准确考察其知识和技能;如果题目太难,应聘者会花很多时问思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因为思考是看不见的,这样不利于对应聘者进行观察。题目太难还容易给应聘者带来较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其表现得比平常激进或消极,不能真实呈现平日应有的行为和状态。
③具有一定的冲突性。设计的题目要能够引起争论。争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双方要在争论中分出胜负,而在于让旁听的考官看到被评价者更加真实的行为。当然冲突不能太大,否则大家很难达成一致。争论给被评价者提供足够的表现空间,容易暴露出更多不自觉的行为,便于评价者根据这些个体差异进行考察。
(3)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设计流程
①选择题目类型。无领导小组讨论首先要结合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及该岗位直接上级领导的建议,选择本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
②编写初稿。在撰写初稿时应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广泛收集资料。不仅无领导小组讨论要考察被评价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设计题目时同样也需要工作人员的团队合作。编写题目时个人的思维难免会有局限性,只有集思广益,才可能启发更多的灵感。信息的占有量直接关系到题目编写的代表性,占有丰富的资料会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与直接上级沟通、查询相关信息等渠道获得信息。
③调查可用性。初稿设计出来后,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如互联网、书籍等调查所编写题目是否曾有过雷同,以避免被评价者事先准备过此种题目,讨论时无法表现出临时的状态,对其他小组成员来说有失公平。
④向专家咨询。主要咨询以下内容:a.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察出被评价者的能力;b.如果是资源争夺型问题或两难式问题,案例是否能均衡;c.题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
⑤试测。试测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题目设计的成败。选择好试测对象以后,试测时要着重观测题目的难度和材料之间的平衡性。
⑥反馈、修改、完善。试测结束后,工作人员要收集试测结果及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意见:a.参与者的意见;b.评分者的意见;c.统计分析的结果。修改完后,如有必要,可进行再次试测,重新作出修改,进一步使题目得到完善,直至最终定稿。
以下关于雇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雇员相对的一方
B.企业财产的人格化代表
C.一个孤立的自然人
D.生产经营与管理权的载体
雇主一般通过雇员的概念来定义,在劳动关系中与雇员相对的一方是雇主,他是企业或者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的财产的人格化代表,是生产经营与管理权的载体。雇主完成生产经营和各类管理,并通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能行为来实现。因此在劳动关系的实际运行中,雇主通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人,而是一个具有经营管理权的团体。
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不包括( )
(A) 个人与权利相分离
(B) 适合现代小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C) 以理性分析为基础
(D) 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07-18
- 2020-02-05
- 2020-08-29
- 2020-01-17
- 2020-01-15
- 2019-11-14
- 2021-09-09
- 2019-07-18
- 2019-07-18
- 2020-01-15
- 2020-08-30
- 2020-01-15
- 2020-02-05
- 2020-02-19
- 2020-08-30
- 2020-02-21
- 2020-08-30
- 2019-07-18
- 2019-07-18
- 2020-08-14
- 2020-01-17
- 2020-01-17
- 2020-02-05
- 2020-01-15
- 2021-01-22
- 2020-02-05
- 2021-01-08
- 2019-07-18
- 2020-01-17
-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