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简支梁荷载及几何尺寸如图所示,欲使中点是挠曲线的拐点,则( )。


A.m1/m2=1
B.m1/m2=1/2
C.m1/m2=1/3
D.m1/m2=3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由拐点的定义有y″(x)=0,再由挠曲线方程EIy″=M(x),得MD=FA·2a+m1=0,再由MB=m1+m2+FA·4a=0得m1=m2
更多 “简支梁荷载及几何尺寸如图所示,欲使中点是挠曲线的拐点,则( )。 A.m1/m2=1 B.m1/m2=1/2 C.m1/m2=1/3 D.m1/m2=3”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不属于简支梁桥施工常见质量控制点的是( )。A.简支梁混凝土的强度控制B.预拱度的控制C.梁体几何尺寸的控制D.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

考题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所示,求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Q、M图,确定最大剪力和弯矩。

考题 简支梁弯矩包络图中的最小弯矩Mmin曲线与移动荷载无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有如图所示简支梁,其抗弯刚度EI为常数。该梁的挠曲线方程为()。A.B.C.D.

考题 跨度为l的简支梁已知EI,当整个梁承受均布荷载q时,梁中点挠度Wc=-5ql^4/384EI,图示简支梁跨中挠度Wc=()。

考题 如图所示一等截面简支梁,则梁中点C处的挠度为( )。

考题 简支梁荷载及几何尺寸如图所示,欲使中点是挠曲线的拐点,则( )。 A.m1/m2=1 B.m1/m2=1/2 C.m1/m2=1/3 D.m1/m2=3

考题 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梁的正确挠曲线是图示四条曲线中的(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考题 简支梁受分布荷载作用如图所示。支座A、B的约束力为:

考题 已知简支梁受如图所示荷载,则跨中点C截面上的弯矩为:

考题 如图所示两跨等截面梁,受移动荷载P作用,截面相同,为使梁充分发挥强度,尺寸a应为:

考题 有一简支梁,中点受集中力P作用。梁端转角,当梁的长度l、横截面尺寸、荷载P均增大一倍时,梁端转角等于原转角的多少倍? A. 1/2 B. 1 C. 2 D. 4

考题 简支梁受荷载如图所示,在支座A处的约束反力为(  )。

考题 一简支梁分在中点处作用一力偶,则其中点的挠度值为()。

考题 若在布满均布荷载的简支梁的跨中增加一个支座,则最大弯矩|Mmax|为原简支梁的()。A、2倍B、4倍C、2/1倍D、4/1倍

考题 预应力先张法施工时,台座横梁按()。A、承受集中荷载的简支梁计算B、承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计算C、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计算D、承受均布荷载的连续梁计算

考题 有一简支梁,中点受集中力P作用。梁端转角θ=Pl2/16EI,当梁的长度l、横截面尺寸、荷载P均增大一倍时,梁端转角等于原转角的多少倍?()A、1/2B、1C、2D、4

考题 若在布满均布荷载的简支梁的跨中增加一个支座,则最大弯矩lMmxl为原简支梁的()。

考题 简支梁受力点使主应力最大的截面位置是()。A、梁的左端部B、梁的1/4处C、梁的中点D、梁的右端部

考题 下列不属于简支梁桥施工常见质量控制点的是()。A、简支梁混凝土的强度控制B、预拱度的控制C、梁体几何尺寸的控制D、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

考题 下面方法中,不能减小静定结构弯矩的是:()A、在简支梁的两端增加伸臂段,使之成为伸臂梁B、减小简支梁的跨度C、增加简支梁的梁高,从而增大截面惯性矩D、对于拱结构,根据荷载特征,选择合理拱轴曲线

考题 单选题下面方法中,不能减小静定结构弯矩的是(  )。[2013年真题]A 在简支梁的两端增加伸臂段,使之成为伸臂梁B 减小简支梁的跨度C 增加简支梁的梁高,从而增大截面惯性矩D 对于拱结构,根据荷载特征,选择合理拱轴曲线

考题 单选题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剪跨比a/h0反映了()。A 构件的几何尺寸关系B 梁的支撑条件C 荷载的大小D 截面上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比值关系

考题 填空题若在布满均布荷载的简支梁的跨中增加一个支座,则最大弯矩lMmxl为原简支梁的()。

考题 单选题如图所示,简支梁AB的挠曲线y(x)是x的()次函数。A 2B 3C 4D 5

考题 单选题有一简支梁,中点受集中力P作用。梁端转角θ=Pl2/16EI,当梁的长度l、横截面尺寸、荷载P均增大一倍时,梁端转角等于原转角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

考题 单选题(2013)下面方法中,不能减小静定结构弯矩的是:()A 在简支梁的两端增加伸臂段,使之成为伸臂梁B 减小简支梁的跨度C 增加简支梁的梁高,从而增大截面惯性矩D 对于拱结构,根据荷载特征,选择合理拱轴曲线

考题 单选题预应力先张法施工时,台座横梁按()。A 承受集中荷载的简支梁计算B 承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计算C 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计算D 承受均布荷载的连续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