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福建 问题列表
问题 问答题(三十)  【给定资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引发各种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而其中一些群体性事件基本上是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如果处置不当、处置不公,矛盾冲突极易激化。  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孟连县的橡胶产业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胶农负责种植,然后按照签订的销售协议,按协议价格把胶乳卖给橡胶公司。“勐马”和“公信”是孟连县最大的橡胶企业,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的两次改制,但改制并不彻底,留有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后遗症。2005年以来,橡胶价格大幅攀升,从原来的几千元涨到2.5万元以上,但公司对胶乳收购价格不作调整,橡胶价格飞涨和农特税取消带来的利益被橡胶公司老板独享,引致胶农愤慨。胶农决定中止出售胶乳给公司,自行售给价高的收购者,遭到公司派出的保安阻止,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县乡党委、政府对此简单地以治安案件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警察与当地胶农先后多次发生冲突,警察被打、警车被砸的群体性事件在所谓“7119事件”前已累计发生过7起。  在处理这些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孟连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事件是农村黑恶势力作怪,要求普洱市调用警力进行打击。2008年3月,普洱市政法委领导专程到省政法委汇报,省政法委领导听了情况后说,要分清矛盾性质,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调整利益纠纷,不同意治安整治和抓捕。省政法委派出工作组到孟连调研后认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利益纠纷,再次重申对少数人采取强制措施可能引起群体事件的风险。  2008年6月14日,普洱市公安局又向省公安厅书面请示跨县调动400名警察到孟连,省政法委、公安厅明确否定了这一请求。然而,7月2日的普洱市委常委会依然决定打击孟连农村黑恶势力,跨县调警之事不再向省里报告。11日,市公安局调动的警力向孟连集结。  2008年7月15日,孟连县政府发布治安整治通告,派出工作队,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也限令“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次日,警察强制传唤8名涉案者。17日,一抓捕对象被扣留,引发300名群众围堵工作队,两名工作队员被打伤。市里认为工作队的安全受到威胁,有必要动用警力实施打击,19日凌晨,抓捕行动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2008年7月19日凌晨4时,175名警察从孟连县城出发,星夜奔赴40公里外的勐马镇勐啊村。黎明时分,5名嫌疑人随后被抓捕,受到强制传唤。抓捕行动本来还是顺利的。然而,情况突变,这次抓捕酿成的冲突就此拉开了序幕。  其后,勐啊村数百名村民闻讯而来,他们手持长刀、锄头、铁棒、木棍、弹弓等器械,沿勐马至勐啊公路形成围攻之势,冲击正在孟连农场制胶厂路口执行警戒任务的58名警察。警察奉命迅速组成四层防御队形,并用扩音器喊话试图劝阻村民,但村民们不予理睬,他们从公路正面和左侧山坡分两路袭击警察,挥舞刀棒砍砸过来,突破了警戒线,警察的盾牌、头盔、警棍被刀棍劈开砸裂,多名警察负伤。在对空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被迫使用防暴枪(内装橡皮子弹)自卫,由于距离太近,有一对父子被防暴枪击中死亡。与此同时,另一路村民纷纷用石块、砖块、弹弓发起攻击,警察对空鸣枪并发射催泪弹驱散了人群。至此,围攻人群逐渐停止攻击,但仍聚集在150米外与警察对峙。村民砍倒树,用树干、石头和人墙切断交通,把警察围困在公路边动弹不得,无法回撤。现场局势一触即发,气氛极度紧张。村民提出必须马上释放被强制传唤的5名嫌疑人。闻讯赶到的普洱市委书记现场劝导情绪激动的村民,并决定放人,缓解对立情绪。傍晚,被围困达11个小时的警察终于得以撤离。  当天先后参与围攻警察的村民达700余人。这起事件造成两名村民死亡,17名村民、41名警察、3名干部受伤,9辆执行任务的汽车被砸坏,102件警械被损毁或丢失。2008年9月4日,云南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委、省政府孟连“7·19”事件调查组情况汇报并对事件作出处理结论。  云南省常委会认为,“孟连事件”表面上是警民冲突,而实质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众性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集中表现。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不仅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严重伤害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云南省委常委会还决定,对“孟连事件”定性不准、决策失误、处置不当、用人不当、工作失职的市县党政领导分别给予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和责令辞职、书面检查的问责;对普洱市、孟连县少数领导干部参与橡胶公司入股、分红,参与胶林买卖、租赁等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由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深查;责成普洱市委、市政府对“孟连事件”中负有责任的孟连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党政纪处分。  【问题】  分析引发云南“孟连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问题 问答题(十三)  【给定资料】  长期以来,“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是国人的向往之地,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把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数年后,不少年轻人重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被舆论称为“逃离北上广”。这个群体虽然还不算庞大,但和多年来人才流动的潮流“奔向北上广”形成鲜明对比。  2010年5月,在北京打拼了5年的吴女士到武汉买了一套房,并辞职前往武汉装修新房,举家“转战中部”。吴女士说:她结婚3年,到了买房生子的时候,他们这几年攒下了50万元,加上双方父母在其结婚时赞助的20万元,这笔钱在北京刚够三环附近一居室、四环附近小两居室的首付。上下班交通又非常拥挤,两人都没有北京户口,将来孩子入托、入学势必困难。相比之下,武汉房价还不太高,70万元能在武昌的繁华区域“光谷”买到不错的两居室。  2006年,学习土木工程的小刘从郑州工业大学毕业后,径直扑到广州“闯荡”。“当时就想到大城市干大事业,仿佛只有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机遇和平台。”但不久激情便消磨殆尽。他说:“我不排斥艰苦创业,但在广州发展和生活,熬出头的希望太小,付出与回报太不成正比了。”2010年,他下定决心,离开了打拼4年多的广州,在郑州找到了一份建筑公司设计员的工作,起薪每月4000元。这个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在中部地区,但是近几年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很大,大的建设项目也很多,因此,在这里发展,前景不比广州差。  “蚁族”是青年学者廉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着一群受过高等教育、但又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年轻人。他们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北京、上海、广州的城乡结合部都聚集着这样的人群,总数上百万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资源长期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这样的年轻人怀揣知识来到一线城市寻梦,但近年来,由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一路飙升,而且竞争激烈,他们经常处于窘迫、焦虑与不安之中。  【问题】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一些青年人才“逃离北上广”的主要原因。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问题 问答题(十二)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6.2011年7月,拥有17年历史、曾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风入松”书店关门停业,尽管经营者一再强调“只是因房租问题等待搬迁”,但至今仍未重新营业。据《南方日报》报道,“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因为书店房租价格已经达到每月5万元,超过承受能力,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冲击,“风入松”已经难以为继。  提到经营了8年的时间简史大书坊,何方异常无奈:“房租到期了,有人开出更高价格。我们竞争不过,只好让出地方。”对当下民营实体书店遇到的困境,她明确表示:“最大的‘杀手’是网上书城的恶性压价竞争。他们可以做到6折进、5折卖,就是为了赚人气,赢点击率。面对这种不正常的市场竞争,实体书店,尤其民营实体书店,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文艺青年们只去书店却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地比较几个网店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你让独立书店怎么活呀?”在众多关于“光合作用”倒闭危机的议论中,博友“桂桥”这番话得到了“学而优”书店创始人陈定方在个人微博上的认同。这表明,由于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在搜索、价格等多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事实上,人们还在看书,还在买书。不过,他们往往先在实体书店看书、挑书,再去网上书店买书。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实体书店自付店租做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  “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句话引自一本描述中国各大城市人文书店的读物一《独立书店,你好》。在“风入松”停业后,担忧书店发展的爱书人、豆瓣网友“瘦猪”表示:独立书店,现在“很不好”。  7.独立书店所面临的困境,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比起公营书店,民营书店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处在极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公营书店有着民营书店不敢奢望的优越的经营条件。”某书园总经理无奈地说:“公营书店无须担心房租压力,有政策性贷款和返税,在各地申请政府资金优先获得资格,有腾出物业的可供出租,有各类出版机构价格谈判的优势。”  在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孙月沐看来,制度的支持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书店的生存现状。“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可能就会像大家呼吁的那样,独立书店一个个倒掉;如果有了制度层面的支持,我们就会拨云见日。”孙月沐认为,独立书店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因素。他认为,电子阅读器已经在无形中悄然改变着人们五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模式,网络商务的空前发达也使得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的大鳄们纷纷涉足图书销售,与实体书店展开恶性“价格战”。  8.“没时间看书”“生活节奏太快,静不下心来看书”“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了”,这些现象在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很普遍了。  2011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25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6.78分钟。尽管新媒体带来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但竟有50.7%的国民自感“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而同期的互联网使用调查则显示,国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间长达19.8个小时,平均每天接近3小时。  国人阅读需求不高,尤其是纯粹的、非功利性的、富有精神营养的阅读需求低迷,这也许正是实体书店衰落的另一个“隐形杀手”。一位文化界人士表示,很难想象,在传统阅读方式日益让位给其他娱乐休闲方式的社会中,实体书店如何能获得兴旺发展?  某著名诗人L认为,公众并非没有阅读的愿望,但城市中缺少充满感染力和阅读氛围的公共空间,这恰恰可以成为城市实体书店的努力目标。“能够推动人们深度阅读,才是衡量一家书店生命力的最重要标准。一间好的书店,完全可以像知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一样,让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成为折射出一个城市文化灵魂的重要场所。”  作为英国Saltaire书店的店主,戴维·福特认为:“民营书店想生存下去,不提供其他活动和服务,而仅靠售书是相当困难的。”在他的书店里,在扩大图书种类和重新布置上架图书的同时,每周四举办一次作家活动,同时以每杯1英镑的价格出售葡萄酒。据悉,这种形式的售书吸引了大量顾客。  位于日本东京涉谷区的Lim Art艺术空间设计书店,其经营上注重专业性以及经营和服务的多样性相结合。书店内部有图书及杂货卖场空间的同时,还有为艺术家、摄影家、作家出版书籍的办公室及为顾客设计邀请信、明信片和网站的设计部门。书店在艺术设计类书籍上也分类齐全,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艺术摄影展及艺术家个人作品展活动。  9.面对众多书店的消失,“救救书店”成为众多爱书人与从业者的呼吁。某文化学者在《新京报》撰文称: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加拿大政府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支付一半的费用,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书店优惠;日本和韩国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护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政府补贴其实杯水车薪,不应该是简单的救命式的输血,还是希望给书店提供一些造血‘干细胞’。”某市新闻出版局F局长深感实体书店危机是一个“世界图书业共同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实体书店的经营者不要失去信心,社会上的爱书人也不要失去信心。即使在网络时代,实体书店依然有不小的发展空间。”F认为。  “英美独立书店的份额从1974年的84%跌到2010年的10%左右。”中国图书商报某记者提出,国外独立书店同样面临缩水的危局。但在书店数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有一批独立书店依靠独特的做法获得生存的机会。  在美国纽约,一名想开书店的人发动当地的社区居民一起集资7万美元,在当地社区开了一家名为“绿光”的书店,所有的过程都是大家一起来做的,从布置店局到开始装修,还有家长把这个作为教育孩子理财的好机会。最近,这家书店还扩大了店面。另一典型案例是美国的朱莉亚书店,该店店主在书店的网站上会每个月给读者写一封信,介绍书店的新书和活动,还在地铁站张贴一些书店的全年活动日历,顾客看到感兴趣的书就会到书店来买书。  10.某网站曾组织网民就实体书店的生存与未来进行讨论,结果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阅读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发展、网络书店的崛起,实体书店的衰落是必然的,不足为奇;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单纯地把实体书店视为普通的商业机构,任其没落和倒闭,政府应该加大对实体书店的帮扶力度。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我还记得孩提时代父亲带着我一个周末可以一口气逛上十几家旧书店,书店是我文学人生的起点,可现在很多书店都消失了……”上海市政协委员李小林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书店情节”。  在独立书店遭遇寒潮之时,仍然有不少人心怀开办书店的理想。“我退休之后唯一的想法还是要办一个小书店,人与书俱老,书店永远是给你一个人生存的,永远是独特的,就像文学作品,而不是复制品。”人心能如此,书店便永远不死。  【问题】  近来,独立书店的生存危机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假定你是某市出版行政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实体书店倒闭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实体书店生存危机的具体建议,以供领导参阅。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具体,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问题 问答题(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问题 问答题(二)  【给定资料】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除地域、交通、资源、气候等客观因素以外,主观因素特别是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着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传统文化中的缺陷、糟粕造就了消极和落后的国民习性。这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烦琐”文化,即思维方式烦琐,行为方式烦琐,生活方式烦琐,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期间,礼规多,讲究多,繁文缛节多。烦琐文化的存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钱财,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心理和社会矛盾。人们彼此猜测、怀疑,习惯于对别人的行为品头论足,过分关注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常常忽视了在处理问题时自己应有的态度。  “大一统家庭”文化是家族本位和家长统治等传统观念的集中表现。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忠孝”及多子多孙观念的影响下,一味维持封建大家庭的存在。这种“大一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但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限制了子女的自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几乎固化,那就是,中国家庭的基本模式还是“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模式,严重制约了妇女的思维取向,使妇女下意识地把社会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男性,认为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是男人的事,女人管好家务,做贤妻良母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女人就成了家里秀,视小家庭的温暖为自己的全部世界。也有变异发生,有些女性在家庭中以“压迫”男性为平等追求,变成了家里霸。很显然,无论是家里秀,还是家里霸,都与时代文明相距甚远。  “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社会根本性的经济政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端。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要求现代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既要敢于发财,又要善于发财:既要敢于创造,又要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来发展自己。同时中国主体文化也要合理引导“耻言商、耻言利”的社会观念。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基因,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迥异于西方的特点。比如中国人比较注重亲情、邻里关系,其自然延伸的结果是:在社会、官场上,人们热衷于关系学,以同乡、同学、同宗、同事等“关系”结成小圈子,彼此密切交往,关怀照应,其间难免就会有些物品资财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存在腐败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尤为严重,而在中国的传统以及文化基因中更包含了诸多“纵容”腐败的元素。社会发展要以理智、冷静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谨防其缺陷和糟粕的盛行和泛滥,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引导大众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缺陷和糟粕的影响。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请指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对策可行,不超过450字。

问题 问答题(十八)  【给定资料】  记者:西部X市图书馆连续3年馆长空缺、门前冷落。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馆长:西部X市图书馆的情况,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具体表现。据我了解,在全国地级行政区划中,还有41座城市没有图书馆。此外,还有一些县级图书馆连基本的服务条件都不具备。而相比之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图书馆在馆舍、馆藏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从全国来看,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西弱东强的特征。  记者:我们近日联合××网的调查显示,最近两个月内有接近1/4的网友一次也没有踏进图书馆。  周馆长:可读的书少,读者自然不会走进门来。根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布的标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应为人均1.5册到2.5册。而我国的人均藏书量只有0.4册,县级以下图书馆人均只有0.1册。我看到,很多县图书馆的书,还是三四十年前的。现在每本图书平均售价将近30元,全国人均年购书费却仅有0.7元,也就是说,要把40个人一年的购书费加起来,才够买一本新书。甚至有的省人均购书费只有0.1元。  另一方面,不少图书馆缺少真正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因为图书馆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竟成为安排闲杂人员的地方。这造成人员队伍素质劣化,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加剧了图书馆的“冷清”。  记者:当前,新兴媒体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是否已有尝试?  周馆长:最主要的是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发,2001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作为我国“十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9月底,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已达460TB,其中已发布的资源量占数字资源总量的76.7%。2010年2月,又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十二五”期间,还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记者:您提到县及县以下图书馆是尤为薄弱的环节,对于这些基层图书馆来说,有没有什么建议?  周馆长:按照国际图联发布的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1座图书馆,图书馆的辐射半径通常为4公里。而在我国,目前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图书馆布局,平均每3400多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1座图书馆。有的县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只有1座图书馆,主要在为县城居民服务,农村居民很难跑那么远去看书。  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基层延伸十分重要。比如,在城市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像在新加坡就有区域图书馆,也有邻里图书馆。邻里图书馆讲究布局,新建的商场必须有图书馆,便于跟随父母前来的孩子们有书可读。他们的城区,还广泛设置自助借还书的设施。在农村,则要发展乡村图书馆。农民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致富信息、保健常识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所以,乡村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只有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问题】  假定你是某市文化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问题 问答题(三十)  【给定资料】  法制报报道了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以及随后的处理情况。具体报导如下:  进入3月以来,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截至目前,有11人患狂犬病死亡,6200多人被狗咬伤,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后,当地政府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三万多只狗,遭到众多爱狗人士的激烈批评,使H区一度陷入“屠狗风波”的舆论漩涡。  H区许多群众有养犬习惯。全区拥有各类犬37万多只,这意味着平均每10人就拥有一只狗。部分群众认识不足、管理不善,随意遗弃造成大量流浪犬,犬只随意流动是导致狂犬病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H区连续召开狂犬病防控紧急会议,指出狂犬病已严重危害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场为期30天的集中整治犬类活动在全区紧急开展。  政府强调:所有犬只必须进行免疫并办理相关证件,一律实行拴养和圈养。严禁携犬进入商场、市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一经发现一律予以强制捕杀。记者在政府发布的通告上看到如下条文:“各乡镇实施组织由公安、农业、城管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未免疫的犬只进行捕杀,犬主不得进行阻拦、不得要求赔偿,群众也可自行组织捕杀犬只。”  许多养狗人惶恐不安:以前H区对犬类实行挂牌管理实施并不完善,大部分养狗者都没有主动进行免疫、办理证件。这就意味着,禁令期间,如果不及时主动检疫或没有办理证件,这些狗将在劫难逃。  5月23日,“禁犬令”实施,“打狗队”开始出现在H区的大街小巷,村镇市集。随着行动成果的不断扩大,一些现场捕狗、杀狗的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对流浪狗的围剿,引来潮水般的争议质疑声。  “H区一直是狂犬病的老疫区,只是今年比往常要厉害些。如果及早加强管理,哪有今天这些事?”H区街头,一位执勤的民警向记者坦承他并不赞同以“杀狗”代“防疫”。  “人的利益至高无上,狂犬病疫情严重,为了保证人的安全为何不能杀?”也有一些支持政府行动的声音,认为人和狗的生命同样值得尊重,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当然应该以人为重。H区当地网友认为,狗是可以养的,但一定要纳入日常管理,要建立档案,发给狗证,对应当进行免疫而不愿免疫的狗的主人,可以发出警告限期免疫。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公民患流感,肯定是采取有效的隔离并积极治疗。狂犬病的传染速度和危险性与当前的流感相比要小得多,对于没有攻击性的狗和看护好的狗,即便携带病毒,也应该是治疗,而不是将其杀死。现在,屠刀伸向了没有确定携带病毒的狗!”动物救助中心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狗行动出现扩大化。  疫情重灾区之一的H区Y乡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凡是家养犬5月底前一律自觉送到社区,由社区捕杀队统一进行捕杀和尸体处理,凡阻挡灭犬和藏匿犬只的将严肃处理,3年内不得再养犬只。  “我们山里人平时出门干农活,让狗看家很放心,待它也像家里人一样。现在为了完成任务残忍地把它处死,全家人都难受得很。”Y乡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干部组织起来的打狗队,挨家搜查,见狗就杀,不少狗即使打过了狂犬疫苗,也被强行拉出处理。  “狂犬病疫情严重如果是事实,那么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卫生防疫法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无可厚非。”某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表示,但是,政府日常就应该加强犬类的管理,等到情况失控才紧急处理,这就造成了许多养狗者的痛苦。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把握平衡原则,尽最大努力在社会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界限。该教授认为:“毕竟狗是个人财产。公民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时应当付出代价。不过考虑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大范围捕杀来实现防治疫情的目的?对那些有主人且本可以通过严格检疫、限制活动范围等方式实现管理的狗采取非常措施,其合理性就值得思考。”  某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全国各地政府出面捕杀狗的事件一再发生,根源是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和立法的不完善造成的,此外政府和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这些被捕杀的宠物是无辜的,我国虽然还没有对驯养动物进行全面保护的法律,但目前我国对家养动物检疫防疫的法律规定还是有的。之所以出现狂犬病,是因为饲主没有尽到对所饲养伴侣动物的防疫义务,政府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关于伴侣动物登记、年检制度、防疫制度执行不彻底造成的。”“H区屠狗事件中很多网友称要保护的‘狗权’,就指的是动物福利。而且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动物福利层面立法的缺失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中的媒体报导,概括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的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要求:  (1)对存在问题的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  (3)不超过500字。

问题 问答题(三十三)  【给定资料】  1.有报道称,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这处“世外桃源”在武汉市黄陂木兰山脚下的一所闲置小学。两层的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其中,幼儿活动室里摆放的玩具中,看不到塑料玩具,更没有小汽车、变形金刚或芭比娃娃,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比如用木头、竹子制的积木和用布缝的手工娃娃。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据称这是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读完经书,年龄大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英语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除了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外,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8岁女孩朱佳曾上过三年私塾。她认为,在村里学的内容和学校没啥区别,但自由时间更多,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上学考试。而我们认为,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劳动、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学习,从模仿父母中学习。“我们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家长杨女士说。  “远离城市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2.某大报2013年1月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谈到“桃花源式”教育,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类似“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必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合谋退学”时,这种行为还有些惊世骇俗,但现在,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而回归家庭的案例遍布我国各地。而国外经验的支持,也让不少家长获得迈出这一步的勇气。  几乎所有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的家长,在阐述原因时都首先提到自己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学校教育重复灌输、压抑天性,孩子在重压之下,既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迫不得已,这些家长只能自己寻求、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虽然看上去很美,深究之下也暴露出不少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学校的知识教育毫无意义  事实上,学校进行知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出现偏差的是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传授方式。家长应该做的,是要从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上进行纠正。如果因为反感学校向学生灌输“无用知识”,就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走上只读经典的极端,恐怕就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误区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势不两立?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能够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当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可以全面代替学校教育的“在家上学”,而是需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偏差,能不能给孩子必要的补充和纠正。  误区三:社交环境可以人为制造?  “在家上学”模式很难人为制造出学校能够提供的社交环境,会让孩子脱离同龄人的主流生活模式,可能会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四:孩子当成才还是“成人”?  尽管多数家长的初衷和口号都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天性,但其教育目标的设定,却又明显表现出期望孩子成为杰出人才的指向性。教育中一个尴尬又残酷的现实是,99%的孩子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却有9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是天才。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恐怕比成才更加重要。  4.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不少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在家上学”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新鲜事物,但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 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现在,美国的50个州都允许“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并已有20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学龄儿童的3%。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四大理由为: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包括安全保障、暴力事件等,缓解孩子上学压力(88%);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指点和帮助(83%);对教学质量不满(73%);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认同(65%)。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非常注重与其他家庭及社会机构的联系,因此,那种认为“在家上学”需要离群索居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美国基础教育包括11项课程,它们是英语阅读能力、拼写、语言运用、数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健康卫生、体育、职业教育和音乐入门。而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不必分开教授,像阅读、拼写、语言运用等,在家上学不用每一门都开课。另外教科书可以自选。由于美国在家上学发展已久,有专门的出版社为他们准备课本和教师指导手册,就算使用自编教材都是合法的。如果家长不能教授某些课程,可以自主选择老师,老师无须拥有教学证书。不过,担任教学的家长或教师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美国的家长如果选择家庭教师,一般会选择有20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而外聘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家长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全美的50个州里,“在家上学”都是合法的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业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获得相同文凭,并可以选择工作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一旦在家上学出现了困难,可以随时进入公立学校。如果只想使用公立学校设施,比如使用体育场、电脑和图书馆等,只收取最低费用。  家庭学校虽有诸多好处,但是美国教育专家也不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不是孩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如果孩子交往不足,应该停止单独教学方式,让他们尝试进入公立学校。  【问题】  “给定资料1~4”阐述了国内外“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请对我国“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建议。  要求:  (1)观点全面,准确;  (2)逻辑清楚;分析透彻;  (3)400字左右。

问题 问答题(四十二)  【给定资料】  某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署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这样一个颇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阔得很:全球人口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一“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这一理念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每一物种都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每一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每个物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  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做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之上。个体的牺牲往往构成了物种生存以及繁衍下去的基本前提。  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就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  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作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中诸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吃猴脑”之类不顾动物痛苦的“菜肴”在国人中日渐式微,说明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这是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  【问题】  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  要求:严密、完整、简明,不超过200字。

问题 问答题(十七)  【给定资料】  1.今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政府与该市9个县(市、区)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首次将食品安全责任由地方政府负总责落到了实处。  “1%的不合格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是100%的不合格产品。所以,企业必须做到每一个细节都要合格,这样才能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伊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对记者说。据介绍,为了确保奶制品安全,伊利对牛奶的检测是从奶牛开始的。集团每个月都要对散养的奶户进行一次培训,对奶牛进行一次体检,原奶进厂以后要进行20多项检测,以确保原奶质量。  记者了解到,伊利为了确保产品安全,在日常生产中严把“四关”;一是严把原料入口关;二是严把生产过程质量跟踪检验关,坚持“质量零缺陷”;三是严把产品出库关,所有产成品出库前都要再次接受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库投放市场;四是严把售后质量跟踪关。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近期市食品办加大食品的检测力度,一周共抽取样本939个,不合格样本6个,并决定对6种不合格食品停止销售。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政府下发2008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以保障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的“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被正式列为淮南市2008年七大民生工程之一,这是淮南市首次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民生工程内容。围绕全面提高老百姓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消费满意度,市政府强调在实施该项民生工程中各县区政府和监管部门必须严格履行职责,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民害民的违法行为。在市政府的牵头下,淮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项目,以具体的量化目标来推动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深入开展。  4月9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03人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截至记者发稿时,中毒患者中,除一名心血管重症患者当日下午死亡外,其他患者情况平稳。据介绍,中毒事件发生后,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2007年4月2日上午,徐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事。3月30日,他在安宁费家营附近的一家饭店预订了5桌宴席为儿子办满月宴,宴会结束后,50人中有16人陆续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10名患者已到附近诊所打点滴治疗。  2007年9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防病公报,称近期本市建筑工地连续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卫生局遂与市建委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建立工地食堂。通知要求,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将农民工的饮食卫生安全纳入安全管理责任范围,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立工地食堂,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餐。  由于我国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大量企业涌入,导致业内某些企业运作欠规范,服务质量较低,卫生是一大问题。中国烹饪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我国餐饮业存在5大卫生安全问题:资质问题。餐饮企业无证经营现象普遍,一些小型餐饮店、街头商贩和社区网点在没有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开业经营,也没有为接触食品的生产人员办理“健康证”;单位食堂因不对外营业,不用办工商执照和许可证,成为卫生问题的空白点。原材料问题。进货渠道混乱,不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单位进购放心原材料,甚至是用变质的原材料加工食品,如坑渠油、私宰猪等,掺假造假,使用非食用原料添加剂等。包装运输问题。一次性包装做二次使用,一次性餐具或旧包装回收再用等。生产问题。许多小型餐饮企业生产场地的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没有凉菜间,生熟混放,共用砧板造成交叉污染等。监管问题。由于餐饮业发展迅速,而监管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导致出现管理真空。餐饮业涉及的范围较广,负责卫生管理的政府部门不少,但政出多门,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处罚上,除了发生较为大型的卫生安全事故,一般的处罚手段都是以责令整改和罚款为主,不足以对违规者构成威慑力。  2.记者:辽宁抚顺老虎台煤矿被煤矿专家列为煤矿安全隐患最为严重的煤矿之一,且排名第一。你们对这个矿的安全非常重视,没想到还是出了透水事故。  李毅中(国家安监总局局长):老虎台矿是一个地质灾害很严重的矿。发生透水事故主要是因为思想麻痹。因为它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透水,对水患轻视了,对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楚,更没有落实防范措施,在作业中存在缺陷。  记者:这个事故必然会发生吗?  李毅中:是能够避免的。这说明一些国有重点矿在安全生产上还有薄弱环节,还有明显漏洞,教训是很沉痛的。我们对国有重点矿再次提出要求,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整改。一时不能彻底整改的,要压产减人,停产整顿。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查处力度会越来越大。  记者:官商勾结往往是一些小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原因,有多起煤矿事故查出背后有腐败。  李毅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也是逐步深化的。在查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我们发现有些事故背后不仅存在着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也存在着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现象。  通过专门调查,发现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在煤矿非法入股;二是自己或支持亲友办煤矿;三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如审批权等发生权钱交易,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保护伞:四是参与瞒报事故或庇护事故责任人;五是袒护生产经营中的非法违法行为。  记者: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毅中:这些问题引起了中纪委的高度重视。2005年8月份开始,中纪委牵头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非法入股煤矿,共有5356人登记入股煤矿资金7.55亿元,有7.09亿元已经清退了。我认为,清纠煤矿入股要制度化、经常化。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有法律,国务院层面有法规,加上司法机关的严惩,还有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举报,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力度会越来越大。  记者:安全生产在具体上作中,有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也就是说,靠什么理论来指导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践?安全生产有没有规律可循?  李毅中:近两年,我们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框架。这个理论,首先源于中央的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其次,安全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反映。我们安全生产理论框架是借鉴国内外经验,总结了安全生产的规律提炼出来的。建国以来一直到2003年,每年GDP的增长率和死亡指数呈现相关吻合。这就是规律。经济发展不仅要建立在资源环境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也要建立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  记者:具体突破和创新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毅中:“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设立了安全生产的专篇,第一次出现了两个约束性指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十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国家统计局第一次把这两个指标加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共计4个指标纳入国家统计公报。这就使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的工作,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战略,以期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这是推动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的精神动力、理论支撑。  记者: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小煤矿关闭不了,有人说是由于经济政策没有到位。您认为应该制定什么经济政策?  李毅中:2005年底国务院116次常务会议确定的安全生产的12项治本之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经济政策。  我回忆了一下,这两年已有7项经济政策在实施:第一是高危行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从试点来看,效果很好。第二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往,小煤矿出了事故,矿主跑了,政府“埋单”。实行风险抵押金,办矿首先根据煤矿的规模交钱,万一发生了事故,用这个钱来处理事故。第三是国债资金支持煤矿还历史欠账。今年就可还清国有煤矿历史欠账。这样国有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升。第四是山西省煤矿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包括4个内容:煤矿资源有偿使用、提取煤矿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基金、转产基金。第五是煤矿资源有偿使用。这是近几年反映最强烈的一个最治本的政策。也就是说,你办一个煤矿,要先花钱买资源,这样才会珍惜,你就要提高回采率,就要投入,就要保障安全。这个政策现在8个省试点,希望尽快推广。第六是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国有重点矿收入多了,就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了。第七是煤矿和高危行业的安全商业保险。  【问题】  针对背景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对策建议明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字数在400~500字。

问题 问答题(十四)  【给定资料】  1.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通知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书法成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课,你怎么看?  市民吴女士说,坚决支持这个要求,因为电脑普及的原因,很多具有高学历的人书写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和看不下去,所以,从小学生抓起打好基础是必要的,同时,练习书法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心智的历练,练的是字,更是心。  也有家长“完全不能理解”,夏先生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重了,还要被逼学这个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调查显示,有3.49%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不应该强制书法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无所谓。  2.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一直弘扬国学教育,从2009年起,学校就专门请了两名老师,为学生开设了书法专业课程。春晖小学老师常帅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是每周一节课,小学一至二年级练习的是铅笔字,三至六年级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  郑州市管城区东三马路小学老师赵轶琳说,学校隔天会上一节书法课,多是练习钢笔字,练习毛笔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校班额太大,课桌就显得较小,练毛笔字的空间不够,师资也不允许,虽然学校有不少老师字写得不错,但专业化的老师还很缺。  小学校长钱秋锦说,学校虽然开设有这样的课程,但多是在预备铃响之后、上课前的20分钟偶尔要求孩子练习写字,“如果单拿出来一节课用作书法课,实施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一是师资力量太缺,二是语文课程本来已很紧张,如果硬是从中挤时间,难免会有学校走过场,而有的孩子确实对书法课提不起兴趣”。  听说要将书法课搬到课堂上,钱秋锦觉得“钢笔字是必须练的,毛笔字也有必要,可是课堂上练习毛笔字的可能性太小了,也很无聊”。  当记者问“为什么会觉得可能性小呢?”她说,没有那么多工夫吧,如果想在一节课40分钟内去弄墨汁、洗笔,然后再在课堂上练习书法,太麻烦了,而且要占用一节课,好像不现实,“虽然没有书法课,我们的字也写得不差,是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在写字方面抓得比较紧吧”。  有家长认为不太现实,有些学校连体育课和音乐课都不能保证,更何况书法课?即使要求开设,估计多数时间也会被语数外等主科借用。  3.对于教育部的这项规定,不少人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Eloea:小时候不狠抓书写,现在的我悲催,字很难看。  duoduofeng之坟:电脑的普及虽然扩大了信息的传播,但是输入法却从根本上摧毁了汉字,再不强制学习毛笔字,30年后中国将失去文化根基。  马梦诗Moon:很多时候电脑代替了我们的手指,但无论怎样,电脑都不可能完全代替我们的书写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写的字不堪入眼。希望有成效!  冰水椰子:从小学就有钢笔字和毛笔字课,结果字还是这样,不知道普及毛笔字课到底有没有用,还是选修吧,毕竟这种东西还是靠兴趣的吧。  “书法进课堂是个好事,也很有必要。”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雄志说,”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国粹中的国粹,无论是出于自身修养还是文化传承等考虑,书法都应该受到重视”。  近年来,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有所下降。曾作为青少年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已渐渐远去,青少年一代正面临着严重的书写危机,有些中小学没有写字课。  罗湖区某公办小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也认为,因为没有专业老师任教,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对于学生们的书写改善作用并不大,有点“流于形式”。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针对“书法成为必修课”,分别概述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问题 问答题(九)  【给定资料】  1.在传统的交友节目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最终能成功几对,节目节奏缓慢,时尚、娱乐性很差。然而,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现场的24位佳丽,无论穿着还是打扮,不仅展现了良好的气质,更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节目中的歌曲选取也是极具时尚性,比如女嘉宾出场时选取的艾薇儿的歌曲《girl friend》。另外,传统的交友类节目,大多是男女数量相等的“配对”,而《非诚勿扰》却是24个女生对1个男生,这种极度不平衡必然导致出现争抢或者共同抛弃的戏剧性效果。加之节目中女嘉宾通过亮灯灭灯表达自己对男嘉宾的看法等环节,更使节目悬念、冲突不断,充满了喜剧效果。  作为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迎合了普通人的求知欲、猎奇心和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它并不是以成功配对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平台能展示当代人的爱情诉求。连主办方也表示并不想促成任何一对男女,只想展现出现在人们对于爱情观的最真实想法。当一个真实的男女走入节目设定的游戏规则,只要他们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就必然会造成重重矛盾,而这恰恰也是观众最愿意看到的局面。《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是江苏卫视的一哥,多年主讲时事新闻,一直是以严肃路线著称。孟非非常严谨,主持节奏也较慢,更多的时候还以嘉宾为主角,让选手自己来充分表达,自己只是点评一两句。与孟非搭档的是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快人快语,言语犀利。两人张弛有度,相得益彰。相比较,孟非更能把握《非诚勿扰》的“度”,有时女佳丽们对男嘉宾非常刻薄,孟非便会用调侃自己的方式对男嘉宾适当加以保护,还有主持人黄菡也起到了评价嘉宾的作用。  《非诚勿扰》不用出场费很高的明星们,参加节目的都是普通人,不需要支付过高的出场费。同时,《非诚勿扰》拉长了节目的产业链,观众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索取女佳丽们的联系方式。同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为广告收益埋下了伏笔。步步高、伊利等的赞助,让《非诚勿扰》成了一本万利的盈利性节目。  2.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好声音》能在暑期档音乐节目大混战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最终的结果可能只归为两个字:真诚。  《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来自于对国外音乐节目(the voice)的借鉴。国外那么多成熟品牌节目,为什么单独挑中(the voice)引进中国,宣传总监陆伟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明星导师制是关键。《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两期,四位明星导师的表现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刘欢为鼓励学员而脱帽、被学员感动而泪流;那英三次上台,或助学员或为学员圆梦;杨坤每每以情动人,32场演唱会背后所体现的是作为导师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态度;庾澄庆秉承欢乐的风格,在舞台上总能尽情释放,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常有惊人妙语频爆笑点。  平日里“远在天边”的大明星这次放下架子,在态度上不再端着,与学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为了争取自己心仪的学员常常使尽“浑身解数”,也会尝到求而不得的难过与失望。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亲和力能够方便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都是有感情的,陌生人当然也不例外,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人和陌生人之间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信任的建立将会有效地消除人的交流的难度。  《中国好声音》不是零门槛的选秀节目,它没有各地海选的环节,所有录像学员都通过节目组高层(三位副总导演+音乐总监)直接把关,因此《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便令人惊艳、血脉喷张,而不是像选秀节目一样渐入佳境,观众为了听到几首像样的歌就必须忍受海量的噪音。其实,在如今这个各种技术手段都已很成熟的国内电视市场,做一档节目会面临很多诱惑,许多节目组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的节目“加码”,希望面面俱到,于是便出现了那些场面宏大、舞美效果炫目,但内容却缺乏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则舍弃了这些附加值:浙江卫视“一哥”华少甘愿隐居幕后,学员们穿着较为随意从不刻意修饰,就连明星导师也始终以同样的服装亮相。节目整体上注重学员的声音,呈现出音乐纯粹的本质,使得从学员到导师更显得真诚。果断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对于那些对“好声音”的体现有所助益的东西,节目组则是不惜血本,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秀的学员、专业真挚的导师之外,由金少刚老师领衔的音乐团队也是不得不提的。现场的音响效果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场演唱会,绝对是听觉的顶级体验。  3.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13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限娱令”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有观众拍手称快,“电视娱乐节目确实该管管了!”也有观众心存疑虑,认为“限娱令”有剥夺自己娱乐权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因此恐慌,“限娱令”系“限”非“禁”,而且从“限”的幅度来看,也仅限于“过度娱乐化”、“节目形式雷同”等问题,观众公认的优秀娱乐节目,并不会淡出荧屏。这一点,从各上星台对节目的调整安排中,不难找到答案。  据一家著名商业网站调查,认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的网民占86%。据跟帖统计,目前对这一管理规定持拥护支持态度的超过80%。北京网友王福成说:“这一管理规定给当下泛滥的过度娱乐化一记重拳。”黑龙江网友周晓舟说:“如果任由取悦受众、娱乐独大的不良风气去打压其他文化作品,不仅是刺激和愚弄公众,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触犯了道德底线。”许多网友认为,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必将给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风气,使电视节目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精神、道德等人文因素的支撑。虽然说倡导价值多元化是一种进步,但不讲“核心价值”、听任“主流虚无化”,同样是一种犯罪。文化产品历来就存在“有益、有害、无益也无害”的区别,对有益的产品加以鼓励,对有害的产品坚决取缔,无益也无害者则要控制总量,这是文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何况,时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盲目追逐收视率,过度娱乐化,甚至格调低俗,确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娱乐的特征是通过快乐吸引关注。在《钱伯斯词典》里,娱乐被定义为那些能够对其“惬意地保持注意力”的东西。但那些习惯于说教,那些没有收视压力的人要的只是传送,而不是传达,因而他们能以高雅的势态表现对大众文化的傲慢。《非诚勿扰》和《职来职往》节目参与者所呈现的生活、工作、爱情等价值观,又是那些只呈现美丽的空洞和拍拍肩膀的纯娱乐节目不可比拟的。该专家质问,“‘娱乐’的界线由谁来划定。哪些节目应该受限,是领导说了算,还是由专家或观众代表的市场说了算。同时,限娱之后,将逼使媒体都更多地去做新闻,但新闻本来就不是随便做的东西,你又将如何进一步设限?假如新闻做不爽、娱乐又做不成,那岂不是让制作者和观众把娱乐情绪变为愤怒情绪?”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3”,请分别概括出《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这两档节目走红的原因,并简要归纳人们对“限娱令”的不同看法。  要求:概括准确,理由充分,450字左右。

问题 问答题(三)  【给定资料】  1.在传统的交友节目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最终能成功几对,节目节奏缓慢,时尚、娱乐性很差。然而,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现场的24位佳丽,无论穿着还是打扮,不仅展现了良好的气质,更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节目中的歌曲选取也是极具时尚性,比如女嘉宾出场时选取的艾薇儿的歌曲((girl friend))。另外,传统的交友类节目,大多是男女数量相等的“配对”,而《非诚勿扰》却是24个女生对1个男生,这种极度不平衡必然导致出现争抢或者共同抛弃的戏剧性效果。加之节目中女嘉宾通过亮灯灭灯表达自己对男嘉宾的看法等环节,更使节目悬念、冲突不断,充满了喜剧效果。  作为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迎合了普通人的求知欲、猎奇心和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它并不是以成功配对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平台能展示当代人的爱情诉求。连主办方也表示并不想促成任何一对男女,只想展现出现在人们对于爱情观的最真实想法。当一个真实的男女走入节目设定的游戏规则,只要他们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就必然会造成重重矛盾,而这恰恰也是观众最愿意看到的局面。《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是江苏卫视的一哥,多年主讲时事新闻,一直是以严肃路线著称。孟非非常严谨,主持节奏也较慢,更多的时候还以嘉宾为主角,让选手自己来充分表达,自己只是点评一两句。与孟非搭档的是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快人快语,言语犀利。两人张弛有度,相得益彰。相比较,孟非更能把握《非诚勿扰》的“度”,有时女佳丽们对男嘉宾非常刻薄,孟非便会用调侃自己的方式对男嘉宾适当加以保护,还有主持人黄菡也起到了评价嘉宾的作用。  《非诚勿扰》不用出场费很高的明星们,参加节目的都是普通人,不需要支付过高的出场费。同时,《非诚勿扰》拉长了节目的产业链,观众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索取女佳丽们的联系方式。同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为广告收益埋下了伏笔。步步高、伊利等的赞助,让《非诚勿扰》成了一本万利的盈利性节目。  2.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好声音》能在暑期档音乐节目大混战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最终的结果可能只归为两个字:真诚。  《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来自于对国外音乐节目(the voice)的借鉴。国外那么多成熟品牌节目,为什么单独挑中(the voice)引进中国,宣传总监陆伟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明星导师制是关键。《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两期,四位明星导师的表现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刘欢为鼓励学员而脱帽、被学员感动而泪流;那英三次上台,或助学员或为学员圆梦;杨坤每每以情动人,32场演唱会背后所体现的是作为导师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态度;庾澄庆秉承欢乐的风格,在舞台上总能尽情释放,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常有惊人妙语频爆笑点。  平日里“远在天边”的大明星这次放下架子,在态度上不再端着,与学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为了争取自己心仪的学员常常使尽“浑身解数”,也会尝到求而不得的难过与失望。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亲和力能够方便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都是有感情的,陌生人当然也不例外,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人和陌生人之间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信任的建立将会有效地消除人的交流的难度。  《中国好声音》不是零门槛的选秀节目,它没有各地海选的环节,所有录像学员都通过节目组高层(三位副总导演+音乐总监)直接把关,因此《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便令人惊艳、血脉喷张,而不是像选秀节目一样渐入佳境,观众为了听到几首像样的歌就必须忍受海量的噪音。其实,在如今这个各种技术手段都已很成熟的国内电视市场,做一档节目会面临很多诱惑,许多节目组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的节目“加码”,希望面面俱到,于是便出现了那些场面宏大、舞美效果炫目,但内容却缺乏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则舍弃了这些附加值:浙江卫视“一哥”华少甘愿隐居幕后,学员们穿着较为随意从不刻意修饰,就连明星导师也始终以同样的服装亮相。节目整体上注重学员的声音,呈现出音乐纯粹的本质,使得从学员到导师更显得真诚。果断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对于那些对“好声音”的体现有所助益的东西,节目组则是不惜血本,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秀的学员、专业真挚的导师之外,由金少刚老师领衔的音乐团队也是不得不提的。现场的音响效果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场演唱会,绝对是听觉的顶级体验。  3.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限娱令”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有观众拍手称快,“电视娱乐节目确实该管管了!”也有观众心存疑虑,认为“限娱令”有剥夺自己娱乐权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因此恐慌,“限娱令”系“限”非“禁”,而且从“限”的幅度来看,也仅限于“过度娱乐化”、“节目形式雷同”等问题,观众公认的优秀娱乐节目,并不会淡出荧屏。这一点,从各上星台对节目的调整安排中,不难找到答案。  据一家著名商业网站调查,认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的网民占86%。据跟帖统计,目前对这一管理规定持拥护支持态度的超过80%。北京网友王福成说:“这一管理规定给当下泛滥的过度娱乐化一记重拳。”黑龙江网友周晓舟说:“如果任由取悦受众、娱乐独大的不良风气去打压其他文化作品,不仅是刺激和愚弄公众,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触犯了道德底线。”许多网友认为,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必将给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风气,使电视节目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精神、道德等人文因素的支撑。虽然说倡导价值多元化是一种进步,但不讲“核心价值”、听任“主流虚无化”,同样是一种犯罪。文化产品历来就存在“有益、有害、无益也无害”的区别,对有益的产品加以鼓励,对有害的产品坚决取缔,无益也无害者则要控制总量,这是文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何况,时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盲目追逐收视率,过度娱乐化,甚至格调低俗,确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娱乐的特征是通过快乐吸引关注。在《钱伯斯词典》里,娱乐被定义为那些能够对其“惬意地保持注意力”的东西。但那些习惯于说教,那些没有收视压力的人要的只是传送,而不是传达,因而他们能以高雅的势态表现对大众文化的傲慢。《非诚勿扰》和《职来职往》节目参与者所呈现的生活、工作、爱情等价值观,又是那些只呈现美丽的空洞和拍拍肩膀的纯娱乐节目不可比拟的。该专家质问,“‘娱乐’的界线由谁来划定。哪些节目应该受限,是领导说了算,还是由专家或观众代表的市场说了算。同时,限娱之后,将逼使媒体都更多地去做新闻,但新闻本来就不是随便做的东西,你又将如何进一步设限?假如新闻做不爽、娱乐又做不成,那岂不是让制作者和观众把娱乐情绪变为愤怒情绪?”  4.2011年8月末,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蓝三周年”论坛上,浙江卫视新推出的娱乐节目《中国梦想秀》得到了中央主管部门官员的赞美,浙江省委宣传部官员更是高调宣称,《中国梦想秀》将成为中国娱乐节目转型升级的一个典范。  这档节目模式源于英国热门节目《就在今夜》,为最普通的百姓圆一个舞台梦,并邀请明星给他们当“绿叶”。陈奕迅、韩庚、章子怡、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众多明星都曾加盟“梦想秀”。已被视为“梦想秀”形象代言人的“保洁叔”王世金,原来是沈阳建筑大学12舍的保洁员。49岁的王世金在电视上看到一群中国老太太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随口说自己能比她们跳得好。女儿不信,王世金却当真开始苦练,一来二去跳出了模样,大学生们就把他跳舞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梦想秀”看过视频后,循踪而至。  编导卢鹏对“保洁叔”的第一印象是“一事无成却坚强地生活着的中年男人”。交谈中,王世金低着头告诉卢鹏,自己左眼几乎失明、先天性耳鸣,早年生意失败,现在当保洁员的月收入仅900元。  在第一季《中国梦想秀》第三期的舞台上,王世金迈着杰克逊的太空步闪亮登场,韩国飞龙舞蹈团全程伴舞。舞蹈结束,全场欢声雷动。节目播出后,再次见到卢鹏时,王世金开朗地给了他一个熊抱。  目前,沈阳音乐学院已聘请王世金为校工,他还得到一张听课通行证。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就曾经向一位清洁工授予硕士学位,以感谢他为剑桥这座城市所做的杰出贡献。援引此例,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授予“保洁叔”王世金“现代舞特殊学士”的荣誉称号。  “下水道帕瓦罗蒂”邢健敏也在“梦想秀”上美梦得圆。他大学学的是美声,毕业后阴错阳差进了父亲的单位,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辖区内数百个窨井盖和消防栓,一干8年。邢健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么多年他只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过后很感伤:同学都是音乐工作者,只有他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巡视井盖。“梦想秀”上,管弦乐团伴奏,邢健敏与自己的偶像戴玉强合唱《今夜无人入眠》,一曲终了,邢健敏泪流满面。  没有PK,没有选票,没有冠军,没有造星计划,没有连续的播出。“我们是主动戴上镣铐,跳出一个舞蹈。这个节目上接正气,下接地气,上下都满意。播到现在,网络微博没有一条说‘梦想秀’不好。”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对记者说。  5.虽然美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也晚于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但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以及版权保护的发展战略,使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考虑文化产业特点的基础上,美国政府给予文化产业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采取各种积极手段,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以保证产业健康发展。此外,美国政府力求使美国的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由政府核定,议会审查批准,同时要保证这些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美国在联邦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这些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文化产业还具备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注重投资主体多样性。美国人勇敢创新的精神,在文化产业的探索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影视产业,他们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本土精神大胆改造,让美国影视在全球独树一帜。1923年,有声电影问世,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大萧条中逆势而上,出现了百老汇、好莱坞、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大批电影产业巨头,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成体系和规模,文化资源较弱,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吸引更大的受众人群和拓宽海外市场,就必须嫁接外国文化。美国文化产业精英们很注重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他们并不是对外国文化进行简单复制或挪用,而是与美国本土文化精神相结合,大胆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例如,根据中国文化题材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让中国风席卷全球。  2000年以后,美国电影票房总额始终保持在70亿美元以上,美国电影在欧洲的票房也已占70%左右。2008年,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菲西安在拉斯维加斯国际大型综合电影业博览会上这样讲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曾遭遇7次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中,有5次电影票房反而迅速攀升。”  2004年,美国华尔街的私募基金加入到电影投资的大军,以电影投资基金的方式出现,这在当时的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尚属先行者。电影投资基金通常由私募基金进行募集,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完成,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加入到电影产业投资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影制作的资金来源。  除了电影投资基金外,美国还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和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由投资银行以影片DVD销售收入和票房收入为基础资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化产品。夹层融资则主要采取次级贷款的形式,以及转换票据或优先股等,这两种金融手段也是破解电影业融资难的重要解决方式。  6.《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实施半年后,晚间黄金时段原有的126档娱乐性较强节目减少到38档。除保留了一些很有影响的名牌栏目之外,一批主题健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新栏目被相继推出,仅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就有50多档新栏目,涉及21个类别,改善了晚间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局面。  此次调整,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强化了新闻立台的宗旨定位,新推出的新闻栏目达20多档,如今新闻类节目日播总量已达到193档、89小时,比2011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导向性、贴近性、服务性明显增强。  目前,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已开设道德建设栏目36个,均已落实了“每周至少播出一期道德建设节目”的要求。这些道德建设栏目通过专题、讲座、纪录片、新闻报道、演播室访谈等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唤醒公民的道德意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谈到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时,某官员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些电视台急功近利,热衷于跟风模仿。往往一个新的节目形态获得成功后,立刻引来铺天盖地的模仿,形成“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  该官员表示,要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有效方式。从2007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每年向全国推介创新创优栏目,并表彰全国优秀文艺文化节目与活动,综合评判年度全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成果,目前已向全社会推介了4批共52个栏目,表彰了2批共136个栏目或者活动。  7.娱乐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在这个瓶子里装什么酒。娱乐节目,完全可以很主流,多反映平凡人的奋斗、励志故事,帮助社会底层人、普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受到这个社会机会平等,体现出公平正义,让蒲公英也能感受到春天。像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不管是推出55岁的卖菜大妈蔡洪平,还是助“草根舞王”大学生卓君实现自己人生梦想,都展现了一个个草根人物非凡的才华。而蔡洪平、卓君等人身上这种由艰辛生活砥砺出来的坚毅、乐观、执着的奋斗精神,更是打动了无数国人。  当然,电视娱乐节目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逐步繁荣的,不少娱乐节目也集中感染了社会变革期、转型期人们的浮躁、逐利心态,道德标准低下,宣扬“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畸形的价值观、爱情观。更有一些娱乐节目和文艺表演,低俗、庸俗、恶俗,只盯着收视率、票房,眼里只有钱,一味媚俗,完全不顾及文化产品的二元属性。像有的所谓“绿色二人转”,全场不断拿残疾人、智障人士开涮,把黄色笑话当笑料和包袱,俗不可耐,这样的演出,票房再高,决然不能给社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享受娱乐,健康是基础。对娱乐节目,要扬其长,避其短。在坚持市场化的同时,要增强其社会效益功能,扭转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不良倾向;在价值取向上,要多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面对功能多、受众广、力量强的娱乐文化,一味地堵,简单地“一棍子打死”,不是办法。还是要从宏观着眼,从法规政策方面加强引导,让老百姓既能享受娱乐,又能健康娱乐。  8.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目前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在的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都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问题】  假如你是省广电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实施“限娱令”的总结报告》的内容要点。  要求:条理清晰,准确全面,语言简明,不超过400字。

问题 问答题(九)  【给定资料】  2010年7月,某网站设置了“你会配合普查员进行人口登记吗”的问卷调查,选择“会”的只有4.3%,选择“不会”的占14.9%,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占42.1%。其实,民众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某先生曾在一家中介机构留下个人信息,于是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买房、卖房信息便源源不断发到他的手机上,甚至银行账户、股票账户等私密性极强的信息也在网络上被公开出售……有专家指出,人口普查受阻的背后是一种不容低估的信任危机。  某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已很普遍。‘人户分离’现象非常多,这就需要自住户准备好自己家人的证件,普查员上门时直接登记就行了,省时省力;如果是租住户,最好提供一下房东的相关信息或联系方式。”另外,本次普查要求尽量入户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小区都出现了入户难的问题。  一天上午,记者跟随某社区普查员小袁来到普查小区。在某单元的一住户门前,上前敲门,敲了许久,一直无人应答。“可能是没人在家吧!”小袁一边说着,一边想迈步离开,这时门“吱”的一声打开了,一个睡眼朦胧的男子伸出头来问:“什么事?”小袁把挂在胸前的普查员证一亮,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现在入户进行人口普查,麻烦您出示一下您家的户口簿。”或许是不满美梦被人惊扰,对方不耐烦地说道:“我的户口簿,被我妈带出国了,你们要找,就到美国找我妈去吧!”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为做好普查工作推出了许多举措。2010年8月,市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求各区人口普查办携街道、居委会普查人员,在试点小区门口摆设展台,集中悬挂横幅,并给每户居民发放了《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就入户登记问题做介绍。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除做好当天的宣传外,还将担负试点小区人户普查的10名普查员的照片张贴在小区门口。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依据设计制作了该市人口普查《保密承诺书》,对个人信息,如住址、婚姻状况、住房状况、联系电话等做出依法保密的承诺。普查员入户时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并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问题】  给定资料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问题 问答题(二十四)  【给定资料】  中国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要想彻底消除社会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是,缓解社会焦虑现象则是能够做到的。就社会焦虑现象的缓解而言,至少需要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我们现在提建立一个高级的或中级的民生保障体系还不够现实,但是提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是现实可行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其基本内容是: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通过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基本的生存底线,对未来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预期。如是,则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焦虑现象。  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这是一个公认的道理。充分就业应当是社会的优先目标。充分就业是指,任何一位愿意参加工作、具有必要能力并且年龄合适的社会成员都应当获得一份有经济报酬的职位。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一种职业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意味着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意味着能够进行一些必要的平等的社会活动。可见,充分就业是缓解“社会焦虑”的一个基础性的必要条件。  【问题】  给定资料中指出了缓解社会焦虑现象必须做到的两个基本层面,假如你是一名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请就这两个层面提出你认为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焦虑现象的措施。  要求:    (1)切合主题;  (2)表述全面、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