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女,23岁,右上肢皮下包块切除,术后送检。巨检肿块呈结节状,境界不清,无包膜,切面灰红色,质嫩。如需确诊,应做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鉴别。该肿瘤表达的抗体为()

  • A、Vim、SMA、Des阳性,CK、S100、NF阴性
  • B、CK、S100阳性,SMA、Des、NF、Vim阴性
  • C、Vim阳性,SMA、Des、NF、CK、S100阴性
  • D、Vim、S100、NF阳性,SMA、Des、CK阴性
  • E、Vim、CK阳性,S100、SMA、Des、NF阴性

参考答案

更多 “患者,女,23岁,右上肢皮下包块切除,术后送检。巨检肿块呈结节状,境界不清,无包膜,切面灰红色,质嫩。如需确诊,应做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鉴别。该肿瘤表达的抗体为()A、Vim、SMA、Des阳性,CK、S100、NF阴性B、CK、S100阳性,SMA、Des、NF、Vim阴性C、Vim阳性,SMA、Des、NF、CK、S100阴性D、Vim、S100、NF阳性,SMA、Des、CK阴性E、Vim、CK阳性,S100、SMA、Des、NF阴性”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 36.5℃,P 75次/分,R 21次/分,BP 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考题 (题干)患者女,36岁。发现颈前包块3个月,近2周包块增长较快,无声嘶。查体:右甲状腙可触及一3cmX3cm包块,中等硬度,尚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根据患者情况,手术方式宜采取A.包块局部切除B.右甲状腺次全切除C.右甲状腺次全切除十峡部切除D.右侧甲状腺全切除E.右甲状腺次全切除送冰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术式术后10小时,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切口引流出鲜血。此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是A.应用止血药B.扩大引流C.局部加压包扎D.拆除伤口缝线止血E.气管切开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考题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超声表现,不包括A、肝内巨大的实质性肿块,呈分叶状或类圆球状B、肿块边界清楚,多见丰富血流信号C、肿块内部回声可呈结节融合状,即块中块表现D、肿块坏死时,中心可见不规则高回声区E、肿块向外浸润时,与周围肝组织界线不清

考题 患者女,36岁。发现颈前包块3个月,近2周包块增长较快,无声嘶。查体:右甲状腺可触及一3cm×3cm包块,中等硬度,尚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根据患者情况,正确的手术方式是A、包块局部切除B、右甲状腺次全切除C、右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D、右侧甲状腺全切除E、右甲状腺次全切除送冰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术式术后10小时,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切口引流出鲜血。此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是A、应用大剂量止血药B、继续观察C、局部加压包扎D、拆除伤口缝线止血E、气管切开

考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考题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超声表现,不包括A.肝内巨大的实质性肿块,呈分叶状或类圆球状 B.肿块坏死时,中心可见不规则高回声区 C.肿块边界清楚,多见丰富血流信号 D.肿块向外浸润时,与周围肝组织界线不清 E.肿块内部回声可呈结节融合状,即块中块表现

考题 患者男性,63岁。肩胛部肿块10余年,触之无痛,似有包膜。手术切除送检。巨检肿块淡黄色,结节状,包膜完整(如图),镜检(如图),最可能的诊断为()A、皮下脂肪组织增生B、脂肪纤维瘤C、脂肪瘤D、脂肪血管瘤E、脂肪肉瘤

考题 主诉: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考题 患者,65岁,男性,下肢肌间包块切除送检,巨检肿块不规则形,大小4cm×4cm×3cm,切面灰白色。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成纤维样梭形细胞排列成车辐状结构,其间夹杂组织样细胞,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上述病变可能来源于()A、上皮组织B、间叶组织C、混合瘤D、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E、以上都不是

考题 女性,40岁,因发现颈部包块l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治疗方式须选择()A、右甲状腺次全切除B、甲状腺包块切除C、不手术,口服甲状腺素片D、先切除包块,根据术中病理决定手术方式E、右甲状腺全切除F、双侧甲状腺切除

考题 患者男性,40岁,右颈部包块逐渐增大2年,近来感呼吸,吞咽困难,行颈部包块切除术。巨检甲状腺组织不整形,切面呈多结节状,灰黄色,部分半透明胶样如图,镜检如图,请作出相应的诊断()A、亚急性甲状腺炎B、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纤维性甲状腺炎D、结节性甲状腺肿E、毒性甲状腺肿

考题 问答题【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6岁 。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 。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 。院外未曾系统治疗 。查体:T36 .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 。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 。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因发现颈部包块1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治疗方式须选择()。A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B 甲状腺包块切除C 不手术,口服甲状腺素片D 先切除包块,根据术中病理决定手术方式E 右甲状腺全切除F 双侧甲状腺切除

考题 单选题女性,36岁。发现颈前包块3个月,近2周包块增长较快,无声嘶。查体:右甲状腺可触及一3cm×3cm包块,中等硬度,尚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根据患者情况,正确的手术方式是()。A 包块局部切除B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C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D 右侧甲状腺全切除E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送冰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术式

考题 单选题女性,42岁。因发现颈部包块1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治疗方式须选择()。A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B 甲状腺包块切除C 不手术,口服甲状腺素片D 先切除包块,根据术中病理决定手术方式E 右甲状腺全切除F 双侧甲状腺切除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23岁,右上肢皮下包块切除,术后送检。巨检肿块呈结节状,境界不清,无包膜,切面灰红色,质嫩。如需确诊,应做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鉴别。该肿瘤表达的抗体为()A Vim、SMA、Des阳性,CK、S100、NF阴性B CK、S100阳性,SMA、Des、NF、Vim阴性C Vim阳性,SMA、Des、NF、CK、S100阴性D Vim、S100、NF阳性,SMA、Des、CK阴性E Vim、CK阳性,S100、SMA、Des、NF阴性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36岁。发现颈前包块3个月,近2周包块增长较快,无声嘶。查体:右甲状腺可触及一3cm×3cm包块,中等硬度,尚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根据患者情况,正确的手术方式是()A 包块局部切除B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C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D 右侧甲状腺全切除E 右甲状腺次全切除送冰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术式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63岁。肩胛部肿块10余年,触之无痛,似有包膜。手术切除送检。巨检肿块淡黄色,结节状,包膜完整(如图),镜检(如图),最可能的诊断为()A 皮下脂肪组织增生B 脂肪纤维瘤C 脂肪瘤D 脂肪血管瘤E 脂肪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