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水位变幅超过0.3m时,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

  • A、水面宽大于25m时,测速垂线数为30~40条
  • B、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
  • C、测点测速历时可缩短为30s
  • D、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二点法或一点法

参考答案

更多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水位变幅超过0.3m时,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A、水面宽大于25m时,测速垂线数为30~40条B、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C、测点测速历时可缩短为30sD、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二点法或一点法” 相关考题
考题 流速垂线的布设宜()分布,并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 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垂线应较河滩为密。

考题 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主槽垂线与河滩相比应()。A、较密B、较稀C、相等D、更均匀

考题 均匀浮标测流时,浮标投放的有效个数应≥同级水位流速仪测速垂线数。每个浮标的运行历时应大于(),但不得小于10s。每条测速成垂线应重复施测()。两次运行历时之差,不得超过最短历时的()。

考题 测速垂线的布设宜均匀分布,并应能控制()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应较河滩为密。A、断面地形B、流速C、水流D、河道

考题 小浮标系数试验的要求包括()等。A、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水深的临界水位处进行B、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流速的临界水位处进行C、选择无风或小风天气进行D、在每条测速垂线上,同时用流速仪和小浮标分别施测其垂线平均流速和浮标流速,重复施测10次

考题 流速仪多线多点法是最典型的流速面积法测验的模式,其测量实施过程是,按断面流速分布规律,在断面布置若干()垂线测量深度,在测速垂线安排若干流速测点用流速仪按规定的时间测量流速。A、测深B、测速C、测深测速D、测点

考题 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其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

考题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对一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水位变幅不超过0.1m时,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A、水面宽大于25m时,测速垂线数不小于50条B、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C、测点测速历时一般为100~60sD、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二点法或一点法

考题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测点测速历时一般为()。A、100sB、60sC、60~50sD、60~30s

考题 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A、水位变化B、流量变化C、断面地形D、悬沙分布

考题 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Ⅱ型误差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并把该值作为垂线平均流速的真值。A、五点法B、六点法C、十一点法D、多点法

考题 小浮标系数试验的施测时机选择要求是()A、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水深的临界水位时进行B、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流速的临界水位时进行C、选择无风或小风天气进行D、在每条测速垂线上,同时用流速仪和小浮标分别施测其垂线平均流速和浮标流速,重复施测10次

考题 流速垂线的布设宜()分布,并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垂线应较河滩为密。

考题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A、五点法B、三点法C、二点法D、二点法或一点法

考题 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通常的步骤是()A、选择垂线并确定测点B、确定测速历时C、记录、计算时段流速D、分析资料、计算Ⅰ型误差

考题 单选题流速仪多线多点法是最典型的流速面积法测验的模式,其测量实施过程是,按断面流速分布规律,在断面布置若干()垂线测量深度,在测速垂线安排若干流速测点用流速仪按规定的时间测量流速。A 测深B 测速C 测深测速D 测点

考题 多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通常的步骤是()A选择垂线并确定测点B确定测速历时C记录、计算时段流速D分析资料、计算Ⅰ型误差

考题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A 五点法B 三点法C 二点法D 二点法或一点法

考题 单选题由于流速的横向分布一般和断面形状相似,因此,在对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分布中的突出点的检查分析中,绘制横断面和流速横向分布曲线图,可以检查()的合理性。A 测速垂线布设B 垂线平均流速C 断面平均流速D 垂线流速测点布设

考题 填空题流速垂线的布设宜()分布,并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垂线应较河滩为密。

考题 多选题测速垂线的布设宜均匀分布,并应能控制()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应较河滩为密。A断面地形B流速C水流D河道

考题 填空题均匀浮标测流时,浮标投放的有效个数应≥同级水位流速仪测速垂线数。每个浮标的运行历时应大于(),但不得小于10s。每条测速成垂线应重复施测()。两次运行历时之差,不得超过最短历时的()。

考题 单选题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A 水位变化B 流量变化C 断面地形D 悬沙分布

考题 判断题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其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主槽垂线与河滩相比应()。A 较密B 较稀C 相等D 更均匀

考题 多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对一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每条垂线上的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A各级水位试验测次应大于2次B测时水位变幅应不大于0.1mC十一点法测速、测点测速历时为100~60sD重复施测流速次数为10次

考题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测点测速历时一般为()。A 100sB 60sC 60~50sD 6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