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5分) 答:
考题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考题
肌肉阅读法的要素有哪些()。
A、预览,把握大纲B、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C、快速纵向阅读(一目十行)D、划重点E、背诵F、复习,再复习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
考题
(1)阅读材料一回答:材料是采用哪一种文学形式来描述杭州的?概括宋代杭州的繁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题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实习生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下面的《清时期全图》,准备用于教学。
?
问题:
(1)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认为用这幅地图不合适,其理由是什么(6分)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历史地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小杰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小怪,应该正确对待。
问题:
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
(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
问题: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在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考题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A.16
B.20
C.24
D.25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考题
关于明清家具的用材表述不正确的是()。A、金丝楠木是明代故宫梁、柱的主要材料B、名为紫檀的木材都呈深紫色C、一些民间家具用榉木制成D、喜用瘿木做嵌板
考题
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预测实验结果:()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 )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A
16B
20C
24D
25
考题
多选题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时l4年才完工,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 )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A24B13C34D27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