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 真谛、世谛、俗谛B. 空、假、真 不正确C. 空、假、中D. 真谛、义谛、胜谛
考题
《中国工人》月刊的主要编撰人是()。
A.蔡和森B.恽代英C.萧楚女D.邓中夏
考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最早引入城市立体交通体系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A.霍华德
B.勒·柯布西埃
C.索里亚·玛塔
D.西谛
考题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考题
“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考题
恽代英,1917年6月,在《新青年》上发表()论文,
考题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考题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作者是()。A、周扬B、冯雪峰C、成仿吾D、瞿秋白
考题
30年代文坛以笔名“刘西渭”发表了许多精彩文学评论的作家是()A、瞿秋白B、李健吾C、周作人D、朱光潜
考题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A、真谛、世谛、俗谛B、真谛、义谛、胜谛C、空、假、中D、空、假、真
考题
释迦牟尼在传道过程中提出“四圣谛之说”即()。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E、圣谛
考题
()金庸前的武侠评论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哪三人对武侠小说的激烈批判?A、茅盾B、巴金C、郑振铎D、瞿秋白
考题
“四谛”是佛教各教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即解脱之路,通向涅槃之路。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
考题
佛教教义“四谛说”即()。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E、戒谛
考题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A、郑振铎B、恽代英C、邓中夏D、瞿秋白
考题
1923年至1924年间初期革命文学的主要倡导者有()A、邓中夏B、鲁迅C、郭沫若D、恽代英E、沈泽民
考题
单选题“四谛”是佛教各教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即解脱之路,通向涅槃之路。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
考题
单选题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A
郑振铎B
恽代英C
邓中夏D
瞿秋白
考题
单选题《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作者是()。A
周扬B
冯雪峰C
成仿吾D
瞿秋白
考题
填空题“四谛”即____、集谛、灭谛、____。
考题
多选题1923年至1924年间初期革命文学的主要倡导者有()A邓中夏B鲁迅C郭沫若D恽代英E沈泽民
考题
单选题30年代文坛以笔名“刘西渭”发表了许多精彩文学评论的作家是()A
瞿秋白B
李健吾C
周作人D
朱光潜
考题
填空题“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考题
判断题佛教基本教义“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 )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佛教教义“四谛说”即()。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E戒谛
考题
问答题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考题
单选题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A
真谛、世谛、俗谛B
真谛、义谛、胜谛C
空、假、中D
空、假、真
考题
多选题释迦牟尼在传道过程中提出“四圣谛之说”即()。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E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