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 A、演绎推理
  • B、论证推理
  • C、归纳推理
  • D、类比推理

参考答案

更多 “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A、演绎推理B、论证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相关考题
考题 试题二(共 15分)阅读以下说明和C函数,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1】函数Counter(int n, int w[])的功能是计算整数n的二进制表示形式中1的个数,同时用数组w记录该二进制数中1所在位置的权。例如,十进制数22的二进制表示为10110。对于该二进制数,1的个数为3,在w[0]中存入2(即21)、w[1]中存入4(即22)、w[2]中存入16(即24)。【C函数 1】int Counter(int n, int w[]){ int i = 0, k = 1;while ( (1) ) {if (n % 2) w[i++] = k;n = n / 2; (2) ;}return i;}【说明 2】函数 Smove(int A[], int n)的功能是将数组中所有的奇数都放到所有偶数之前。其过程为:设置数组元素下标索引i(初值为0)和j(初值为n-1),从数组的两端开始检查元素的奇偶性。若 A[i]、A[j]都是奇数,则从前往后找出一个偶数,再与 A[j]进行交换;若 A[i]、A[j]都是偶数,则从后往前找出一个奇数,再与A[i]进行交换;若 A[i]是偶数而A[j]是奇数,则交换两者,直到将所有的奇数都排在所有偶数之前为止。【C函数 2】void Smove(int A[], int n){ int temp, i = 0, j = n-1;if ( n 2 ) return;while ( i j ) {if ( A[i] % 2 == 1 A[j] % 2 == 1 ) { (3) ; }else if ( A[i] % 2 == 0 A[j] % 2 == 0 ) { (4) ; }else {if ( (5) )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i++, j--;}}}

考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n=3n+1(n为奇数,n∈N) 2n-2(n为偶数,n∈N)则a2·a3=( )。A.70B.28C.20D.8

考题 设R、N分别表示实数、整数和自然数集,下面定义函数f1、f2、f3:f1:R→R,f(x)=2xf2:N→N×N,f(n)=f 设R、N分别表示实数、整数和自然数集,下面定义函数f1、f2、f3: f1:R→R,f(x)=2x f2:N→N×N,f(n)=<n,n+1> f3:N→N,f(x)=x mod 3,x除以3的余数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f1和f2是单射但不是满射函数B.f1和f3都是满射函数C.f2是双射函数D.以上说法全都是错误的

考题 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tintf("%d\n",s); }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C.自然数1~9中奇数之和D.自然数1~10中偶数之和

考题 “角谷猜想”指出,将一个自然数按以下的一个简单规则进行运算:若数为偶数,则除以2:若为奇数,则乘以3加1。将得到的数按该规则重复运算,最终可得1。请在下面程序的每条横线处填写一个语句,使程序的功能完整。(如:输入34,则输出结果为34 17 52 26 13 40 20 10 5 16 8 4 2 1)注意:请勿改动main()主方法和其他已有的语句内容,仅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源程序文件清单如下:import java.io.*;class JiaoGu{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n请输入一个数");try{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tirng s=br.readLine();______while(a!=1){System.out.print(" "+a);if(a%2==1)______elsea=a/2;}System.out.println(" "+a);}______{ }}}

考题 “角谷猜想”指出将一个自然数按以下的规则进行运算:若数为偶数,则除以2;若为奇数乘3加1。将得到的数按该规则重复运算,最终可得1。请在下面程序得每条横线处填写一和语句,使程序的功能完整。(如:输入34,则输出结果为34 17 52 26 13 40 20 10 5 16 8 4 2 1)注意:请勿改动main()主方法和其他已有的语句内容,仅在横线处填人适当的语句。import java.io.*;class JiaoGu{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n请输入一个数");try{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l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tring s=" ";try {s=br.readline();}catch (IOExceptine){}__________while(a! =1){System.out.print(" "+a);if(a%2==1)__________elsea=a/2;}System.out.println(" "+a);}__________{}}}

考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C语言程序,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设有3n+2个球互连,将自然数1~3n+2分别为这些球编号,使相连的两球编号之差的绝对值正好是数列1,2,…,3n+1中的各数,如下图所示:其中填自然数的思想如下;(1)先自左向右,第1列中间1个填数,然后第2列上、下2个填数,每次2列;但若n为偶数,最后1次只排第1列中间一个数。(2)自右向左,先右第1列中间填数;若n是奇数,再右第2列中间填数。然后依次右第1列上、下2个填数,再右第2列中间1个填数,直到左第2列为止。【程序】include <stdio.h>define size 10int a[3][size];void main(){int i,k,m,n;printf("imput the n:");scanf("%d",n);k=1;for(i=0; i<=n/2; i++){a[1][2*i]=k; k++;if((i==n/2) (1) ||(i<n/2)){a[0][2*i+1]=k;k++;(2)k++;}}if(n%2==1){(3)k++;m=n;}else(4)for(i=0; i<n/2; i++){a[1][m-2*i]=k; k++;(5)k++;a[2][m-2*i-1]=k; k++;}a[1][1]=k;printf("\n");printf(" ");for(i=1; i<=n; i++)printf("%6d",a[0][i]);printf("\n\n");for(i=0; i<=n+1; i++)printf("%6d",a[1][i]);printf("\n\n");printf(" ");for(i=1; i<=n; i++)printf("%6d",a[2][i]);printf("\n");}

考题 (1)你探索出了哪些有关勾股数组的规律?(2)小明发现:很多已经约去公因数的勾股数组中,都有一个数是偶数,如果将它写成2mn,那么另外两个数分别可以写成m²+n²,m²-n²,如4=2×2×1, 5=2²+1²,3=2²-1²。再找几组数,看看他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满足这个规律的数组都是勾股数组吗?

考题 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d\n”,s);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C.自然数1~9中的奇数之和D.自然数1~10中的偶数之和

考题 有以下程序 main ( ) { int i,s=0; for (i=1;i<10; i+=2) s+=i+1; print f ( "%d\n", s); }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自然数1~9的累加和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C.自然数1~9中奇数之和D.自然数1~10中偶数之和

考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写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如果一个自然数N恰好等于它所有不同的真因子(即N的约数以及1,但不包括N)之和S,则称该数为“完美数”。例如6=1+2+3,28=1+2+4+7+14,所以6和28都是完美数。显然,6是第1个(即最小的)完美数。下面流程图的功能是求500以内所有的完美数。【流程图】 循环开始框中要注明:循环变量=初始值,终值[,步长],步长为1时可以缺省。如果某自然数小于其所有真因子之和(例如24<1+2+3+4+6+8+12),则称该自然数为亏数;如果某自然数大于其所有真因子之和(例如8>1+2+4),则称该自然数为贏数;如果某自然数等于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例如10=1+2+3+4)则称该自然数为三角形数。据此定义,自然数496是( )。供选择答案:A.亏数 B.赢数 C.完美数,非三角形数 D.完美数和三角形数

考题 1 + 2 + 3 + 4+…+n=2005003,则自然数n=( )。 A.2000 B.2001 C. 2002 D. 2003

考题 任意取一个大于50的自然数,如果它是偶数,就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就将它乘3之后再加1。这样反复运算,最终结果是多少? A. 0 B. 1 C. 2 D. 3

考题 从“所有偶数都能被2整除”、“14是偶数”这两个前提出发,推出“14也能被2整除”的结论。这种推理过程属于( )。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条件推理

考题 链传动中链条的节数采用()最好。A、偶数;B、奇数;C、任何自然数;D、4n+1(n属于N)。

考题 逻辑推理主要包括两类()。A、归纳推理,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类比推理C、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考题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A、演绎推理B、论证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考题 守株待兔的推理缺陷在于:1、n=1,不能任意次重复;2、没有精确定量。

考题 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A、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B、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C、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D、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

考题 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名称为Command1。程序运行后,如果单击命令按钮,则显示一个输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一个整数,并用这个整数作为实参调用函数过程F1。对下面程序说法正确的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InputBox("请输入整数")a=F1(Val(x)) Print a End Sub Function F1(ByRef b As Integer) If b Mod 2=0 Then F1=0 Else F1=1 End If End FunctionA、在F1中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是奇数,如果是奇数,过程F1返回1,否则返回0B、在F1中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是奇数,如果是奇数,过程F1返回0,否则返回1C、在F1中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是偶数,如果是偶数,过程F1返回1,否则返回0D、在F1中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是偶数,如果是偶数,过程F1返回0,否则返回1

考题 任意取一个大于50的自然数,如果它是偶数,就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就将它乘3之后再加1。这样反复运算,最终结果是多少?()A、1B、2C、3

考题 单选题18世纪,法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自然数时,发现很多偶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于是,他根据这样的规律,提出了一个猜想:是不是任何一个比4大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呢?1966年,我国数学家()证明了“1+2”,至此“哥德巴赫猜想”只剩下最后一步了。A 兰思易B 王元C 陈景润D 潘承洞

考题 单选题对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进行如下操作:如果是偶数则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减1。如此进行直到结果为2时停止操作。那么经过7次操作,结果为2的数有(  )个?A 16B 32C 34D 64

考题 单选题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A 演绎推理B 论证推理C 归纳推理D 类比推理

考题 单选题设函数y=1/(2x+3),则y(n)(0)=(  )。A (-1)n2nn!/3nB 2nn!/3nC (-1)n2nn!/3n+1D 2nn!/3n+1

考题 单选题链传动中链条的节数采用()最好。A 偶数;B 奇数;C 任何自然数;D 4n+1(n属于N)。

考题 单选题任意取一个大于50的自然数,如果它是偶数,就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就将它乘3之后再加1。这样反复运算,最终结果是多少?()A 1B 2C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