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日是每年的(  )。
A

6月5日

B

5月5日

C

3月5日

D

6月15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B 5月5日C 3月5日D 6月15日”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列关于哪个行业没有明确提出分业施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要求。()A 钢铁B 船舶C 火电D 电解铝

考题 多选题《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修正版)》包括()。A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B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C淘汰外商投资产业目录D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考题 单选题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内水,是指( )。A 我国沿海附近的海湾水域B 我国领海基线两侧的所有海域C 我国领海基线向海洋一侧的所有海域D 我国领海基线向内陆一侧的所有海域

考题 单选题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活动中不负责或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文件失实的,其应受到的处罚是()。A 通报批评B 注销登记C 暂停业务D 行政处分

考题 单选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环境保护护验收监测报 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 )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A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 国务院C 当地人民政府D 验收单位

考题 不定项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有( )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A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B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C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合理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D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考题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关于清洁生产说法错误的是()。A 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清洁能源和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B 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C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D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考题 单选题参加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 )的方式确定。A 指定B 随机抽取C 抽签D 自愿报名

考题 单选题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A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B 审查意见C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D 规划草案结论

考题 单选题根据《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关于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的有关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 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鄱阳湖和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B 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国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C p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亿msup3/sup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有效减少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 /pD 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集中区域为重点,聚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是( )A 核设施建设项目B 机密工程建设项目C 由国务院备案的建设项目D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

考题 多选题从“十一五”开始,国家重点环保工程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国家重点环保工程包括()。A危险废物处置工程B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C燃煤电厂脱硫工程D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考题 不定项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饮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B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限制设置排污口C跨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垂钓

考题 多选题1986年6月,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将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分为()。A综合证书B专项证书C甲级证书D乙级证书

考题 多选题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A物种丰富区B生态过渡区C植被交错区D未经开发的地区

考题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B 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D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考题 不定项题关于“三同时”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此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B指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C广义上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D指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考题 多选题在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按照法律效力由低到高排列,错误的有()。A地方政府规章、政府部门规章、法规、法律B政府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法律C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法律D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部门规章、行政法规

考题 单选题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A 10%.8%B 8%.8%C 8%.10%D 10%.10%

考题 单选题根据《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事中监管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其环评审批行为和审批程序合法性、审批结果合规性B 对技术评估机构要重点检查其技术评估能力、独立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评估并依法依规提出评估意见情况,是否存在乱收费行为C 对环评 单位要重点开展环评文件质量抽查复核D 对建设单位要重点监督其依法依规履行环评程序、开展公众参与情况

考题 单选题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应当划为核心区的是( )。A 风景优美且具有旅游血发展潜力的地区B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以建成特产农业基地的地区C 强度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亟待恢复的地区D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考题 不定项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包括的内容有( )。A环境影响评价结论B环境风险影响评价C对建设项目实施监测的建议D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考题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核准。A 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B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C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考题 不定项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的内容有( )A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B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C规划实施对人群健康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考题 单选题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方案。A 基本农田保护B 基本农田用地补偿C 基本农田环境保护D 基本农田开发

考题 多选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有关全国交通指导性专项规划的过程中,编写的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内容应包括()。A规划审批建议B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C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D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评估

考题 单选题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即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工作和运行的措施,也要同时进行验收和检查。A 环境保护相关的设备B 环境管理的软件C 环境保护的监测手段D 生态保护设施

考题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下列关于“使用声响装置”的正确说法是( )。A 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时,禁止鸣喇叭B 警车、消防车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C 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D 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 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