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 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10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 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10分)” 相关考题
考题 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因此要改变不良政治应该每个人从改造自我的品性入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企业的战略态势取决于( )。A.产品性能 B.价格 C.产品性能与价格的协调选择 D.产品性能与价格的反协调选择

考题 涵养品性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之一。品性主要包括( )A.品德修养 B.理想信念 C.价值观念 D.情感态度

考题 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这 是( )的性善论观点。

考题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会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人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实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舍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   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考题 简述新闻产品商品性的表现特点。

考题 下列对新闻产品与新闻工作的理解,正确的是()。A承认新闻产品商品性,反对新闻工作商品化B承认新闻产品商品性,支持新闻工作商品化C否定新闻产品商品性,反对新闻工作商品化D否定新闻产品商品性,支持新闻工作商品化

考题 包装是为商品服务的,它区别于一般物品容器的特点是()A、主体性B、赠品性C、从属性D、商品性

考题 电视剧具有双重品性,这种双重品性是()。A、快速性B、艺术性C、商品性D、时尚性

考题 细分市场是根据产品性质分类进行的。

考题 商标的形式是随着()而变化的。A、商品性质、材料和制作条件B、商品性质C、材料D、制作条件

考题 什么是商品性黄金?

考题 典型的意大利灰比诺(Pinot Grigio)为()风格。A、甜型、酒体中等或轻盈、酸度适中,品性中立B、干型、酒体饱满、酸度高,品性中立C、甜型、酒体饱满或中等、酸度低,品性中立D、干型、酒体中等或轻盈、酸度适中,品性中立

考题 “紧张”、“认真”、“严肃”是工作的品性,“放松”、“嬉戏”和“不正经”是游戏的品性。

考题 公用事业项目的基本特点有()。A、公共品性B、私有品性C、外部性D、制度特征

考题 新闻产品商品性的表现特点?

考题 影响干燥的食品性质是由()组成。

考题 为了保证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在旅游吸引物方面必须树立的一种优势发展观是()。A、资源性优势→经济性优势→产品性优势B、经济性优势→资源性优势→产品性优势C、经济性优势→产品性优势→资源性优势D、资源性优势→产品性优势→经济性优势

考题 “丰田价值论”认为,销售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引导顾客。A、产品价格B、产品性价比C、汽车残值D、汽车使用成本

考题 多选题包装是为商品服务的,它区别于一般物品容器的特点是()A主体性B赠品性C从属性D商品性

考题 问答题新闻产品商品性的表现特点?

考题 问答题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 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10分)

考题 单选题英文缩写KSAP按照中文翻译,对应的是()。A 技能,知识,能力,品性B 品性,能力,知识,技能C 知识,技能,能力,品性D 能力,品性,知识,技能

考题 单选题为了保证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在旅游吸引物方面必须树立的一种优势发展观是()。A 资源性优势→经济性优势→产品性优势B 经济性优势→资源性优势→产品性优势C 经济性优势→产品性优势→资源性优势D 资源性优势→产品性优势→经济性优势

考题 多选题电视剧具有双重品性,这种双重品性是()。A快速性B艺术性C商品性D时尚性

考题 单选题下列对新闻产品与新闻工作的理解,正确的是()。A 承认新闻产品商品性,反对新闻工作商品化B 承认新闻产品商品性,支持新闻工作商品化C 否定新闻产品商品性,反对新闻工作商品化D 否定新闻产品商品性,支持新闻工作商品化

考题 判断题“紧张”、“认真”、“严肃”是工作的品性,“放松”、“嬉戏”和“不正经”是游戏的品性。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