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之义为()
A
具备
B
陈述
C
写作
D
陈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之义为()A 具备B 陈述C 写作D 陈列” 相关考题
考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考题
第十段:或言《内经》多论鍼而少论药者,盖圣人欲明经络。岂知鍼之理,即所谓药之理。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於左↑(53)。仍於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54),使不预三法↑(55)。恐後之医者泥於补,故置之三篇之末,使用药者知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56)。”是之谓也!
考题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考题
第七段:然则,圣人不言补乎↑(36)?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37)。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38)。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39);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40);及其有病↑(41),当先诛伐有过↑(42)。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43),刑措而不用↑(44)。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45),非吐汗下末由也已↑(46)。
考题
以下哪个不含转折义()A、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中的"顾"B、然非此浃旬之补,岂能当此两贴承气哉中的"然"C、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的"则"D、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中的"而"E、窃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中的"而"
考题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含转折义()A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中的顾B
然非此浃旬之补,岂能当此两贴承气哉中的然C
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的则D
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中的而E
窃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中的而
考题
单选题在“古事为瓘书所遗者,亦间为补苴”中,“补苴”之义为()A
弥补缺陷B
补给草芥C
补作草垫D
补充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