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文具于《补论》条下”的“具”义为()
- A、具备
- B、具体
- C、存在
- D、记载
- E、呈现
参考答案
更多 ““文具于《补论》条下”的“具”义为()A、具备B、具体C、存在D、记载E、呈现” 相关考题
考题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考题
表示“都”、“全”义的词语是()A、“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中“尽”B、“夫《内经》之生全民命”中“全”C、“由堂人室,具悉本源”中的“具”D、“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中“咸”E、“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通”
考题
单选题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之义为()A
具备B
陈述C
写作D
陈列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