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钢轨修理性打磨方案应根据波磨、鱼鳞裂纹等表面伤损程度及轮轨接触情况确定,打磨后应保证伤损得到消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当钢轨顶面轮轨接触处出现鱼鳞裂纹或波浪型磨耗达到轻伤时,应安排修理性打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黏着制动通过()的黏着作用而产生制动力的方式。
A、轮轨滚动接触面B、轮轨滚动接触点C、轮轨滚动接触点面D、轮轨滚动接触侧面
考题
车轮磨耗形踏面的作用,是减小了(),保证车辆直线运行的横向稳定。
A、轮轨接轮触力B、轮轨接触重力C、轮轨接触应力D、轮轨接触直力
考题
打磨前应调查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采用()或(),根据钢轨表面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情况,结合设计廓形制订打磨方案。
考题
套管扶正器的作用是扶正井内套管、保证套管居中,使环空水泥环均匀,并可减少套管与井壁的粘附阻卡。
考题
扩口翻边后的外径及转角半径应能保证螺栓及法兰自由装卸。法兰与翻边平面的接触应均匀、良好。
考题
如怀疑SF6气体电力变压器箱壳漏磁导致油箱钟罩螺栓发热等故障时,应打磨处理油箱上、下钟罩连接片接触面,按厂家规定力矩紧固螺栓,装复后应保证接触良好。()
考题
双接触线链型悬挂所在的平面要与轨平面平行,以保证受电弓良好地取流和接触线磨耗均匀
考题
当钢轨顶面轮轨接触处出现鱼鳞裂纹或波浪型磨耗达到轻伤时,应安排修理性打磨。
考题
为了保证滑板的良好取流,接触悬挂应达到下列要求()。A、弹性尽量均匀B、接触网坡度适当C、良好的稳定性D、便于检修
考题
打磨后接触光带应居中,且宽度为()mm。A、0~20B、20~30C、15~25D、25~35
考题
膜片弹簧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考题
轨道动态调整是对轨道线型进一步优化,使轮轨关系匹配良好。
考题
钢轨打磨后接触光带应(),且宽度为20~30mm,且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考题
经过打磨后的钢轨光带要求居中,宽度在()mm。A、10~20B、20~30C、30~40D、40~50
考题
打磨后宜使轮轨接触光带均匀、居中,保证()良好。A、轮轨匹配B、钢轨状态C、道岔状态D、轨面状态
考题
车轮采用锥形踏面的作用为()。A、在直线运行时使轮对自动调中B、在曲线运行时使轮对顺利通过曲线C、在运行时轮轨接触面不断变换,使踏面磨耗均匀D、以上都是
考题
填空题打磨前应调查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采用()或(),根据钢轨表面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情况,结合设计廓形制订打磨方案。
考题
单选题经过打磨后的钢轨光带要求居中,宽度在()mm。A
10~20B
20~30C
30~40D
40~50
考题
填空题钢轨打磨后接触光带应(),且宽度为20~30mm,且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考题
多选题为了保证滑板的良好取流,接触悬挂应达到下列要求()。A弹性尽量均匀B接触网坡度适当C良好的稳定性D便于检修
考题
单选题钢轨打磨后接触光带应居中,且宽度为()mmA
10-20B
20-30C
30-40D
40-50
考题
单选题打磨后接触光带应居中,且宽度为()mm。A
0~20B
20~30C
15~25D
25~35
考题
单选题道岔轮轨接触面(光带)检查,重点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共同受力部位接触面(位置、塑性变形、磨耗等)需每月检查()遍。A
1B
2C
3D
4
考题
判断题当钢轨顶面轮轨接触处出现鱼鳞裂纹或波浪型磨耗达到轻伤时,应安排修理性打磨。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膜片弹簧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