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PMSAP计算转换层后,该层部分框支柱及墙的位置与PMCAD中比较发生了明显的移动,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PMSAP计算转换层后,该层部分框支柱及墙的位置与PMCAD中比较发生了明显的移动,如何处理?” 相关考题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Ⅱ类建筑场地,转换层设置在2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假定,首层某根框支柱,水平地震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Ek=900k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为NGk=1600kN,不考虑风荷载。试问,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2500 B. 2850 C. 3100 D. 3350

考题 假定,转换层设在一层,一层有8根截面尺寸为900mmx900mm的框支柱(全部截面面积Acl=6.48m2),二层横向剪力墙有效截面面积Aw2=16.1m2,一~三层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关于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要求的底层横向落地剪力墙的最小有效截面面积Awl(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8.0 B 10.0 C 12.0 D 14.0

考题 落地抗震墙与相邻框支柱的距离,1-2层框支层时的规定为( )。A.因框支层较低,距离不受限 B.当抗震墙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 C.当框支柱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 D.不宜大于某一规定值

考题 关于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B.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中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C.部分框支抗震墙以外的抗震墙,根据情况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比部分框支抗震墙的加强高度略大 D.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考题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落地剪力墙和简体底部应加厚 B.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 C.落地剪力墙和简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中部 D.框支柱中柱上方宜开设门洞

考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中,下列( )不正确。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考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两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III类,结构基本周期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x900mm。 提示:①计算方向仅为横向; ②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246000kN。假定,地震作用分析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为VEk=16000kN,试问,底层每根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Ekc(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150(B)240(C)320(D)400

考题 框支层为两层的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底部总设计剪力设计值为20000kN,该结构有8根相同的框支柱,其中一根柱计算分配的剪力为180kN,则与该柱的最终剪力设计值最接近的是(  )。 A. 20000×2%=400kN B. 20000×20%/8=500kN C. 400kN再加上竖向荷载下的该柱剪力 D. 由竖向与地震作用组合计算所得剪力设计值乘以1.25调整系数

考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 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均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框支柱边1200mm范围内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25N/mm2,框支梁与墙体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为2.5N/mm2。试问,该层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及竖向分布筋,宜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考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下列何项不正确?( )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考题 如何在PMCAD中完成楼梯的计算模型?

考题 当框支层同时含有框支柱和框架柱时,如何执行《混凝土高规》第10.2.7条的框架剪力调整要求?

考题 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往往带端柱(边框柱),要否按第8.2.2条将框支梁或框架梁在墙内拉通或设暗梁?落地墙端柱是否按独立框支柱要求设计?

考题 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考题 如何正确选择计算软件SATWE、TAT、PMSAP、PK、QITI,各软件的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考题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各层人数不等时,其宽度应按( )。A、该层计算B、该层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C、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考题 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按照02高规10.2.5条及条文说明,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以上时,落地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加强区的非落地墙可不用提高。SATWE如何执行?

考题 单选题你已匆忙建立一草图并从那个草图建立了拉伸体,拉伸体与草图在同一层中,你的公司标准要求草图是在一不同层,下一步你应做什么()A 删除草图曲线因为不再需要B 利用层移动对话框移动草图到要求的层C 利用层设置对话框移动草图曲线到要求的层D 选择草图曲线,利用层设置对话框移动它们

考题 问答题简述在部分框支剪力墙中转换层设置的目的和主要作用?

考题 判断题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顶部侧移的大小不仅与框支柱及其上部墙的刚度有关,也与转换大梁(托梁),尤其是落地墙的数量、位置刚度等有关。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考题 问答题当框支层同时含有框支柱和框架柱时,如何执行《混凝土高规》第10.2.7条的框架剪力调整要求?

考题 单选题《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各层人数不等时,其宽度应按( )。A 该层计算B 该层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C 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考题 问答题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往往带端柱(边框柱),要否按第8.2.2条将框支梁或框架梁在墙内拉通或设暗梁?落地墙端柱是否按独立框支柱要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