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泵基础表面,施置垫铁的表面要求水平度应小于()mm/m
A

5

B

1.5

C

2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泵基础表面,施置垫铁的表面要求水平度应小于()mm/mA 5B 1.5C 2” 相关考题
考题 垫铁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A、1mm/mB、2mm/mC、3mm/mD、4mm/m

考题 电机安装时,垫铁应放置在负荷集中的地方,一般在地脚螺栓两侧250mm处,其余部分离距宜为400~700mm;垫铁与设备接触面不得小于垫铁面积的()%,每组垫铁的总数不超过()块,垫铁总厚度宜为70~100mm;应放置平稳、紧压接触良好,点焊为一体;基础螺栓与锚板应互相垂直,锚板与基础面应接触紧密。

考题 使用垫铁时,垫铁表面应和加工金属表面相配合。

考题 使用垫铁时,垫铁的表面应和加工金属表面相配合。

考题 30m以下物料提升机的基础,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且基础周边应有排水设施()。A、基础土层的承载力,不应小于80kPaB、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300mmC、基础表面应平整,水平度不应大于10mmD、垂直度不应大于10mm

考题 锅炉辅机基础进行二次灌浆时,垫铁表面应平整,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基框之间接触应良好,对于大型辅机用0.1mm塞尺检查,塞入深度最多不超过垫铁接触长度的()%。A、20B、25C、30

考题 制动器的制动轮表面出现凹凸,其深度超过()mm时,应更换。A、1B、1.5C、2

考题 泵基础表面,放置垫铁的的表面要求水平度应小于()。A、5mm/mB、1.5mm/mC、2mm/mD、1mm/m

考题 板式塔内支承圈上表面应平整,整个支承圈上表面水平度允差:当塔器公称直径DN≤1600mm时水平度允差为()mm,当塔器公称直径>1600~4000mm时水平度允差为()mm。

考题 泵基础施工中,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mm。

考题 泵基础表面,施置垫铁的表面要求水平度应小于()mm/mA、5B、1.5C、2

考题 使用垫铁时,垫铁的表面应和()表面相配合。

考题 垫铁与基础接触面积应大于(),平垫铁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应小于()。

考题 支承垫石整修应表面平整,局部凹陷深度小于()mm。A、20B、30C、10D、5

考题 对30m以下物料提升机的基础,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础土层的承载力,不应小于200kPaB、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厚度不应小于300mmC、基础表面应平整,水平度不应大于10mmD、基础周边应有排水设施

考题 TB/T1632.1—2005标准规定,钢轨焊头表面质量要求不平度应满足: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00mm范围内,表面不平度不大于()。

考题 板式塔支承圈的表面必须平整,当塔公称直径大于4000mm且小于6000mm时,整个支承圈表面水平度允许差值为6mm。

考题 预应力钢筋或管道表面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保护层厚度,在结构的顶面和侧面不应小于()倍的管道直径并不小于50mm,结构底面不应小于60mm。A、1B、1.5C、2D、3

考题 设备基础垫铁的装设应符合()要求。A、每叠垫铁一般不超过4块B、两块斜垫铁错开的面积不应超过该垫铁面积的25%C、板与垫铁及各层垫铁之间0.05mm塞尺一般应塞不进D、允许采用环氧树脂砂浆将垫铁粘合在基础上

考题 离心鼓风机安装前,无垫铁安装法埋设的临时垫铁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其标高允许偏差为±()mm。A、1B、1.5C、2

考题 水泵安装过程中,基础垫板的水平度偏差应小于()mm/Ma。A、0.04;B、0.05;C、0.09;D、0.08。

考题 单选题板式塔支承圈的表面必须平整,当塔公称直径大于1600mm且小于4000mm时,整个支承圈表面水平度允许差值为()A 3mmB 5mmC 6mmD 8mm

考题 单选题支承垫石整修应表面平整,局部凹陷深度小于()mm。A 20B 30C 10D 5

考题 多选题30m以下物料提升机的基础,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且基础周边应有排水设施()。A基础土层的承载力,不应小于80kPaB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300mmC基础表面应平整,水平度不应大于10mmD垂直度不应大于10mm

考题 填空题使用垫铁时,垫铁的表面应和()表面相配合。

考题 填空题TB/T1632.1—2005标准规定,钢轨焊头表面质量要求不平度应满足: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00mm范围内,表面不平度不大于()。

考题 单选题通过调整垫铁的厚度,可使设备安装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度和标高,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易超过( )块。A 1B 2C 3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