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背景资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
事件二:采用冲击钻成孔工艺。先场地平整,再桩位放样、埋设护筒,然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再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事件三: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事件四:上部结构施工的材料主要通过塔吊完成,在起吊一台电焊机时,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影响操作人员视线,为了安全起吊,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2.根据事件二、事件三的描述,列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
3.根据事件三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四,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做法。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
事件二:采用冲击钻成孔工艺。先场地平整,再桩位放样、埋设护筒,然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再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事件三: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事件四:上部结构施工的材料主要通过塔吊完成,在起吊一台电焊机时,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影响操作人员视线,为了安全起吊,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2.根据事件二、事件三的描述,列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
3.根据事件三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四,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做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不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以及其他询价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 2.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
3.(1)可能发生在10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2)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4.事件四中,存在的问题是: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正确的做法是:对于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员,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解析】
1.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1)公开招标(国际竞争性招标、国内竞争性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开发表招标广告,在最大的范围内征集供应商。
(2)邀请招标(有限国际竞争性招标),由招标单位向具备设备、材料制造或供应能力的单位直接发出投标邀请书,并且受邀参加投标的单位不得少于3家。
(3)其他方式,施工物资采购可通过询价方式选定供应商。
同时还需注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对材料进行取样做试验,材料合格后才能签订采购合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程序。
2.本题是关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题目。由于背景资料对于钻孔桩的整个施工过程叙述比较清楚,我们只需按照其先后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工艺过程即可。 此类题目难度一般不大,主要是在总结、提炼和分析。有些题目可能还会要求去补充完善施工程序或修改错误的工艺流程。
3.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可能产生断桩原因分析的题目。根据叙述,由于“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坍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因此可能存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的问题,使得“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从而产生断桩。 “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可以推断“造成导管脱节”,从而产生断桩。
该类题目相对灵活,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类似的题目实际上是关于质量通病原因分析的题目,是重要的考点。
对于“断桩”这种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1)混凝土坍落度小,离析或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般为20 - 35c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当提导管时,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坍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4.该题是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题目。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有相关的方案,还要遵循严格的报批和管理程序。背景资料中叙述的“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显然是比较随意的行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对于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员,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高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完备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任何人不得擅自移位、拆除和损毁,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原,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3.(1)可能发生在10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2)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4.事件四中,存在的问题是: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正确的做法是:对于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员,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解析】
1.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1)公开招标(国际竞争性招标、国内竞争性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开发表招标广告,在最大的范围内征集供应商。
(2)邀请招标(有限国际竞争性招标),由招标单位向具备设备、材料制造或供应能力的单位直接发出投标邀请书,并且受邀参加投标的单位不得少于3家。
(3)其他方式,施工物资采购可通过询价方式选定供应商。
同时还需注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对材料进行取样做试验,材料合格后才能签订采购合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程序。
2.本题是关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题目。由于背景资料对于钻孔桩的整个施工过程叙述比较清楚,我们只需按照其先后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工艺过程即可。 此类题目难度一般不大,主要是在总结、提炼和分析。有些题目可能还会要求去补充完善施工程序或修改错误的工艺流程。
3.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可能产生断桩原因分析的题目。根据叙述,由于“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坍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因此可能存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的问题,使得“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从而产生断桩。 “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可以推断“造成导管脱节”,从而产生断桩。
该类题目相对灵活,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类似的题目实际上是关于质量通病原因分析的题目,是重要的考点。
对于“断桩”这种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1)混凝土坍落度小,离析或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般为20 - 35c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当提导管时,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坍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4.该题是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题目。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有相关的方案,还要遵循严格的报批和管理程序。背景资料中叙述的“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显然是比较随意的行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对于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员,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高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完备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任何人不得擅自移位、拆除和损毁,确因施工需要暂时移位和拆除的,要报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移。工作完成后要即行复原,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新。
更多 “背景资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 事件二:采用冲击钻成孔工艺。先场地平整,再桩位放样、埋设护筒,然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再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事件三: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事件四:上部结构施工的材料主要通过塔吊完成,在起吊一台电焊机时,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影响操作人员视线,为了安全起吊,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2.根据事件二、事件三的描述,列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 3.根据事件三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四,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做法。 ” 相关考题
考题
在无法获得项目建设前的生态质量背景资料时,应首选()作为背景资料进行类比分析。A、当地长期科学观测累积的数据资料B、同一气候带类似生态系统类型的资料C、全球按气候带和生态系统类型的统计资料D、当地地方志记载的有关资料
考题
单选题在无法获得项目建设前的生态质量背景资料时,应首选()作为背景资料进行类比分析。A
当地长期科学观测累积的数据资料B
同一气候带类似生态系统类型的资料C
全球按气候带和生态系统类型的统计资料D
当地地方志记载的有关资料
考题
判断题【背景资料】某商厦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2000m2,地上7层,地下1层。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8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在2014年夏季,商厦员工发现屋面大面积渗漏,经调查发现,该工程所采用的APP防水卷材材料质量存在问题,该材料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因此,业主要求施工单位维修并赔偿损失。而施工单位称该屋面防水已过保修期,对建设单位要求不予理睬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APP防水卷材材料的外观质量允许胎体露白、未浸透()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客户经理在搜集客户的档案资料时,不仅要搜集其人口背景资料,还要搜集其心理需求资料。A
对B
错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