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4)求此条形基础的宽度最接近于( )m。
A. 1.8 B. 2.5 C. 3.6 D. 4.5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57cd23e248b37a19_img/868a767b09afca83.jpg)
(4)求此条形基础的宽度最接近于( )m。
A. 1.8 B. 2.5 C. 3.6 D. 4.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57cd23e248b37a19_img/37af82cf17fa162a.jpg)
更多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4)求此条形基础的宽度最接近于( )m。 A. 1.8 B. 2.5 C. 3.6 D. 4.5”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四层砖混结构,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基础埋深1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标准值为120kV/m。地基为淤泥质黏土,重度17.8kV/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淤泥质黏土的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d=1.0,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为30°,经验算砂垫层厚2m,已满足承载力要求,砂垫层的宽度至少是( )。 A、5m
B、3.5m
C、2.5m
D、3.2m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
A. 70.6;141.3
B. 73.4;141.3
C. 70.6;119.0
D. 73.4;119.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5.当Fk=300kN/m,Mk=0,b=2.2m,x=1.1m,验算条形基础翼板抗弯强度时,假定可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进行,则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 61.53
B. 72.36
C. 83.07
D. 97.69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4.假定fa=165kPa,Fk=300kN/m,Mk=150kN·m/m。当x值满足题(2)的要求(即基底反力呈矩形均匀分布状态)时,其基础底面最小宽度b最接近于( )m。
A. 2.07
B. 2.13
C. 2.66
D. 2.97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k=8000kN,力矩设计值Mk=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
4.由竖向荷载和力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3号桩的竖向力最接近于( )kN。
A. 950
B. 1100
C. 1200
D. 130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6.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 )kPa。
A. 63.20
B. 64.49
C. 68.07
D. 69.47
考题
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3-13。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①预压法;②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③振冲法;④砂石桩法;⑤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⑥水泥土搅拌桩法。
局部范围受现场施工条件限制,采用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方法。旋喷桩直径800mm,桩顶绝对标高4.000m,桩底端进入②层粉质黏土0.5m。并已知旋喷桩采用等边三角形形式布置,假设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8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3,试问,要求①层淤泥质黏土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初步设计时,估算的旋喷桩合理中心距s(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由置换率求桩间距可参考砂石桩。
(A) 1.8 (B) 2. 1 (C) 2.4 (D) 2.7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k=8000kN,力矩设计值Mk=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
2.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单桩桩端阻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kN。
A. 650
B. 670
C. 700
D. 780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k=8000kN,力矩设计值Mk=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
3.由竖向荷载引起的3号桩的竖向力最接近于( )kN。
A. 800
B. 880
C. 9800
D. 1130
考题
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k=8000kN,力矩设计值Mk=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
6.根据题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kN。
A. 867
B. 1800
C. 1900
D. 2100
考题
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
{图}
{图1}
4.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的直径取400mm,正方形布桩,要求将其孔隙比从0.90减少到0.75,则砂石桩的间距应最接近于( )m。
A. 1.30
B. 1.50
C. 1.80
D. 2.00
考题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则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A.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长7.0m
考题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III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地基处理方案中()是不恰当的。
A.用灰土桩挤密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桩长7.0m
考题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5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2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0.9降低到0.7,则砂石桩间距为( )m。
A.1.2
B.1.5
C.1.68
D.2.1
考题
某多层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宽度1m,其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埋深为地面下2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拟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减小基础沉降,桩基设计采用桩径为6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第②层土2m,如果桩沿条形基础的中心线单排均匀布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桩间距选项中哪一个最适宜(传至条形基础顶面的荷载Fk=120kN/m,基础底面以上土和承台的重度取20kN/m3,承台面积控制系数ξ=0.6,承台效应系数ηc=0.6)( )
A. 4.2m
B. 3.6m
C. 3.0m
D. 2.4m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1)求置换率m为( )。
A. 0. 145 B. 0. 250 C. 0. 567 D. 0. 783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kN/m2。
A. 124.34 B. 154.68 C. 189.64 D. 201.98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5)求此条形基础的高度最接近于( )m。
A. 0.8 B. 1.5 C. 2.5 D. 4.0
考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3)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0.9降低到0.7,则砂石桩间距为( )m。
A. 1.2 B. 1.5 C. 1.68 D. 2. 1
考题
如图所示,条形基础宽度2.0m,埋深2.5m,基底总压力200kPa,按照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底下淤泥质粘土层顶面的附加应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89kPa B. 108kPa C.81kPa D. 200kPa
考题
某老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宽度2.0m,埋深2.5m,拟增层改造,探明基底以下2.0m 深处下卧淤泥质粉土,fak=90kPa,Es=3MPa。如图所示,已知上层土的重度为18kN/m3, 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无地下水,试问,基础顶面所允许的最大竖向力Fk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2)求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 )kN/m2。
A. 122.69 B. 150.90 C. 156.90 D. 189.67
考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CFG桩面积置换率m为6%,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CFG桩的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45 (B)1.55 (C)1.65 (D)1.95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2m,基础底面标高为-1.4m,基础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土,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直径为600mm,桩长为11m,土层剖面、水泥土搅拌桩的布置等如图所示。
假定,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45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①层土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8。试问,当本工程要求条形基础底部经过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45kPa时,水泥土搅拌桩的最大纵向桩间距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1500
B.1800
C.2000
D.2300
考题
某粉质黏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砂石桩直径为0.8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假定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50kPa,砂石桩间距s(m)最接近下列()项。()A、1.50B、1.60C、1.70D、1.80
考题
单选题某四层砖混结构,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基础埋深1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标准值为120kN/m。地基为淤泥质黏土,重度17.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淤泥质黏土的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d=1.0,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为30°,经验算砂垫层厚2m,已满足承载力要求,砂垫层的宽度至少是( )。[2008年真题]A
5mB
3.5mC
2.5mD
3.2m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