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拿破仑法典>》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辽宁省抚顺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拿破仑法典》
2.内容:
为了加强统治,从1804年到1810年间,拿破仑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Civil Code)《商法典》和《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 Code)。《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3.基本要求:
(1)围绕《拿破仑法典》的影响设置两个课堂提问。
(2)师生互动中有小组讨论的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显赫的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短十年?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的画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拿破仑的印象如何?(南征北战,建立了地域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数次挫败反法同盟的围剿,军事上十分强悍。)教师引导:拿破仑文治武功皆盛,但使他名垂千古的是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什么?为什么这部法律能使拿破仑名垂千古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原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思考:拿破仑为什么要颁布法典?
学生回答:不论是从政治统治角度,还是精神层次,都需要一部法律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二)《拿破仑法典》的原则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拿破仑法典》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具体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回答:在1810到1814年间,拿破仑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拿破仑法典》。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法典》的部分重要条文,并提问:仔细阅读思考,通过《拿破仑法典》的条文,我们可以看出它体现了哪些原则呢?
第11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1974年改为18岁),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第544-546条规定:“给予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对所有权的定义是对于物有绝对的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学生分析回答: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体现了天赋人权的原则;财产所有权无限制,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体现出资产阶级提倡的社会契约原则。
(三)《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法典》图片和相应的资料卡片,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拿破仑法典》颁布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组代表讨论后,师生总结:《拿破仑法典》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随着拿破仑的铁骑踏遍欧洲,《拿破仑法典》以及法典中蕴含的平等和契约精神也随之传遍欧洲。同时,它的立法精神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比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1940年的《希腊民法典》都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
教师补充说明:不仅对欧洲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我们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借鉴了《民法典》的内容。
教师补充介绍:《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怎样评价拿破仑及其《拿破仑法典》?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拿破仑法典》
(一)原因
(二)原则
自由平等、社会契约
(三)影响
借鉴、效仿
资产阶级第一部民法典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显赫的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短十年?
【参考答案】
(1)后期的侵略战争引起了欧洲人民的反抗。
(2)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内民怨沸腾。
(3)远征俄国失败。
(4)欧洲封建势力远胜于资产阶级势力。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史论结合原则是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必须详细地把握和讲清基本史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为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只讲理论观点,而不注意讲授基本史实;或是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理论观点。
更多 “初中历史《》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辽宁省抚顺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拿破仑法典》 2.内容: 为了加强统治,从1804年到1810年间,拿破仑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Civil Code)《商法典》和《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 Code)。《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3.基本要求: (1)围绕《拿破仑法典》的影响设置两个课堂提问。 (2)师生互动中有小组讨论的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显赫的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短十年?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相关考题
考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  )。 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③重要的历史概念 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题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

考题 材料: 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人们对吞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 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表演”,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 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考题 某老师是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教师,该老师向一名老教师抱怨自己不会制定教学目标。如果你是这名老教师,你应该给予年轻教师什么样的指导?

考题 继唐太宗之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有一年,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时间。这是殿试的开始。武则天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项考试,称为武举。武则天在位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问题: (1)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深受士人关注与追捧的科目是什么? (2)如果你是一名初中历史老师,请简要陈述本课的学情分析。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本课设计教学重难点,并阐述处理方法。

考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考题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知识拓展”“自由阅读卡”“每课一得”这一类栏目,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考题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j匕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问题:   (1)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开凿或疏通了哪些河段?   (2)如果你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讲授开通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3)“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有人说,开凿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说明理由。

考题 某初中历史教师李某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首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来引出我国古代数学领域中的一项成就——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接着,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项辉煌文化成就的兴趣。带着教师的问题阅读教材内容。 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彩色挂图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数学、农学和地理领域所取得的各项重要文化成果,并将全体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结合一幅挂图试着分析并总结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最终由教师总结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 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考题 初中历史《护国战争》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天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护国战争 2.内容: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护国战争形式示意图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解清楚护国战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考题 初中历史《英国的殖民扩张》 一、考题回顾

考题 初中历史《珍珠港事件》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大量的被击毁的战斗机以及大量的伤亡美国士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战役的场景,顺势引入本课《珍珠港事件》。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是不是偶然,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日本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二)过程 教师提问:播放相关纪录片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找出珍珠港事件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等内容,补充完善PPT中的表格。 PPT出示如下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珍珠港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初中历史的课程特征有哪些?

考题 陈同学经常向他人抱怨说,初中历史教科书太烦琐,看似毫无头绪,读起来很困难。小王师经过对陈同学的了解,发现陈同学在学习中不会阅读。那么,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学会阅读哪些内容呢?

考题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A、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

考题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

考题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死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这部文献是什么机构制定的?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考题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功能。

考题 简述初中历史学习的类型(至少写出五种)。

考题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考题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陈同学经常向他人抱怨说,初中历史教科书太烦琐,看似毫无头绪,读起来很困难。小王师经过对陈同学的了解,发现陈同学在学习中不会阅读。那么,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学会阅读哪些内容呢?

考题 填空题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

考题 问答题简述初中历史学习的类型(至少写出五种)。

考题 问答题“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死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这部文献是什么机构制定的?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考题 问答题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功能。

考题 单选题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A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B 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C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 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

考题 单选题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的机构是()。A 内阁B 法务省C 文部省D 厚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