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三层建筑物位于膨胀土场地,基础为浅基础,埋深1.2m,基础的尺寸为2.0m×2.0m,湿度系数ψw=0.6,地表下1m处的天然含水量ω=26.4%,塑限含水量ωp=20.5%,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所示。该地基的分级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7表

A、30mm
B、34mm
C、38mm
D、80mm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第5.2.7条,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可按下列变形特征分别计算:①场地天然地表下1m处土的含水量等于或接近最小值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②场地天然地表下1m处土的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③其他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由于w>1.2wp,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更多 “某三层建筑物位于膨胀土场地,基础为浅基础,埋深1.2m,基础的尺寸为2.0m×2.0m,湿度系数ψw=0.6,地表下1m处的天然含水量ω=26.4%,塑限含水量ωp=20.5%,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所示。该地基的分级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7表 A、30mm B、34mm C、38mm D、80mm”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m。 A、1.2B、1.15C、1.25D、1.9

考题 坡度为5°的膨胀土场地,土的塑限为20%,地表下1.0m和2.0m处的天然含水率分别为25%和22%,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取值为(  )。 A、膨胀变形量 B、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之和 C、膨胀变形与收缩变形量之大者 D、收缩变形量

考题 下列各选项啷些是膨胀土的基本特性() A.在天然状态下,膨胀土的含水量和孔隙比都很高: B.膨胀土的变形或应力对湿度状态的变化特别敏感 C.膨胀土的裂隙是吸水时形成的 D.膨胀土同时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

考题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可仅按收缩变形计算确定?(A)经常受高温作用的地基 (B)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 (C)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 (D)离地面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

考题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可仅按收缩变形计算确定?( ) A.经常受高温作用的地基 B.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 C.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 D.离地面l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

考题 对膨胀土地区的建筑进行地基基础没计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地表有覆盖且无蒸发,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 B、当地表下1m处地基土的含水量接近液限时,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C、收缩变形量计算深度取大气影响深度和浸水影响深度中的大值 D、膨胀变形量可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

考题 下列关于对膨胀土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面有覆盖,无蒸发时应计算胀缩变形量 B.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应计算膨胀变形量 C.距地表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时,应计算胀缩变形量 D.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考题 下列对膨胀土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中,( )不正确。 A.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时应计算膨胀变形量 B.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应计算膨胀变形量 C.距地表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时,应计算胀缩变形量 D.直接受高湿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考题 某拟建砖混结构房屋,位于平坦场地上,为膨胀土地基,根据该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算得:当地膨胀土湿度系数Ψw=0.9。问当以基础埋深为主要防治措施时,—般基础埋深至少应达到以下哪一深度值? (A) 0.50m (B) 1.15m (C) 1.35m (D) 3.00m

考题 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则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算值为( )m。 A0.2 B0.4 C0.6 D0.8

考题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 A.315 B.300 C.295 D.280

考题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粒土,厚度为2.0m,地下水位埋深3m,地表标高为160.391m,已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160.23l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量w=30%,塑限Wp=22%,液限wL=45%,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  )。A.弱冻胀 B.冻胀 C.强冻胀 D.特别冻胀

考题 某膨胀土场地拟建3层住宅,基础埋深为1.8m,地表下l.0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为28.9%,塑限含水量为22.4%,土层的收缩系数为0.2,土的湿度系数为0.7,地表下15m深处为基岩层,无热源影响。计算地基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10mm B、 15mm C、 20mm D、 25mm

考题 某膨胀土场地有关资料如下表,若大气影响深度为4.0m,拟建建筑物为两层,基础埋深为1.2m,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的规定,计算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值?() A. 17mm B. 20mm C. 28mm D. 51mm

考题 某膨胀土场地有关资料如表8-7所示。若大气影响深度为4.0m,拟建建筑物为两层。基础埋深为1.2m,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1987),计算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量最接近( )mm。 A. 17 B. 20 C. 28 D. 51

考题 某场地为膨胀土场地,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1.2m,基础尺寸为2m×2m,湿度系数Ψw=0.6,勘察资料如下:0~2.6m膨胀土,δep=1.5%,λs=0.12,γ=18kN/m3;地表下1m处w=26.4%,wp=20.5%;2.6~3.5m膨胀土,δep=1.3%,λs=0.10,γ=17.8kN/m3,3.5m以下为花岗岩,该地基的变形量为( )。A.29.1mm B.35.6mm C.80.9mm D.120mm

考题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2.5m×3.5m,埋深2.0m,场地地下水埋深1.2m,场区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所示,水的重度γw=9.8kN/m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A. 191kPa B. 196kPa C. 205kPa D. 225kPa

考题 某建筑场地天然地面下的地质参数如表所示,无地下水。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0m,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60m,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下卧层②层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该建筑基础底面处于的平均压力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330kPa B、 360kPa C、 470kPa D、 600kPa

考题 某膨胀土场地,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5%,土的塑限为36%,其地基变形量按()计算。A、膨胀变形量B、收缩变形量C、胀缩变形量D、不好判断

考题 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计算,与()有关()A、基础的宽度B、大气影响深度C、土的湿度系数D、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

考题 单选题某房屋建筑物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w=35%,塑限含水量wP=26%,液限含水量wL=45%。试问:确定该土的性质和状态为下列()项。()A 粉质黏土,可塑状态B 黏土,可塑状态C 粉质黏土,软塑状态D 黏土,软塑状态

考题 多选题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计算,与()有关()A基础的宽度B大气影响深度C土的湿度系数D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

考题 多选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可仅按收缩变形计算确定?(  )[2010年真题]A经常受高温作用的地基B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C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D离地面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

考题 单选题某场地为膨胀土场地,0~1.5m的收缩系数为0.18,1.5~2.5m的收缩系数为0.12,2.5~5.0m的收缩系数为0.09,地表下1.0m处的含水量为26.2%,塑限含水量为21.0%,基础埋深为1.0m,土的湿度系数为0.6,稳定地下水位为7.0m,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为()。A 15.5mmB 22.6mmC 28.1mmD 35.5mm

考题 单选题坡度为5°的膨胀土场地,土的塑限为20%,地表下1.0m和2.0m处的天然含水率分别为25%和22%,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取值为(  )。[2013年真题]A 膨胀变形量B 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之和C 膨胀变形与收缩变形量之大者D 收缩变形量

考题 单选题某膨胀土场地,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5%,土的塑限为36%,其地基变形量按()计算。A 膨胀变形量B 收缩变形量C 胀缩变形量D 不好判断

考题 单选题下列对膨胀土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时应计算膨胀变形量B 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应计算膨胀变形量C 距地表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时,应计算胀缩变形量D 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