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 B、闭关锁国政策
- C、贸易保护政策
- D、工商食官政策
参考答案
更多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贸易保护政策D、工商食官政策” 相关考题
考题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考题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考题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考题
有学者认为,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广州体制”的内容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一口”通商;“公行”垄断贸易;拒绝与外人平等交往;限制外人自由。这一体制被打破于()A、乾隆年间B、道光年间C、咸丰年间D、同治年间
考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考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考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考题
单选题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A
完全开放民间贸易B
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D
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考题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广州体制”的内容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一口”通商;“公行”垄断贸易;拒绝与外人平等交往;限制外人自由。这一体制被打破于()A
乾隆年间B
道光年间C
咸丰年间D
同治年间
考题
填空题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外贸易就一直被严格限制在广州进行。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