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上述币制改革推行仅9个月,即告破产。其根本原因是()。

  • A、不能兑换黄金和外币
  • B、限制收兑法币,实行限价政策
  • C、发行过量,面值过大
  • D、实行赤字政策,积极发动内战

参考答案

更多 “上述币制改革推行仅9个月,即告破产。其根本原因是()。A、不能兑换黄金和外币B、限制收兑法币,实行限价政策C、发行过量,面值过大D、实行赤字政策,积极发动内战” 相关考题
考题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的行政策是()。A.收入相等的平衡政策 B.全面扩张政策C.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 D.友大于收的赤字政策

考题 钱庄衰落的原因是()A、国民政府控制和垄断金融B、钱庄资金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C、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削弱D、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恐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E、实行法币政策

考题 ()是中国近代纸币制度确立的标志,也是近代中国货币集中发行的开始。 A、金圆券政策B、法币政策C、铜元券政策D、银元券政策

考题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是近代中国货币集中发行的开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A.全面扩张政策B.收支相等平衡政策C.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D.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

考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考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A.法币B.联银券C.金圆券D.银圆券

考题 上述币制改革推行仅9个月,即告破产。其根本原因是()。A.不能兑换黄金和外币B.限制收兑法币,实行限价政策C.发行过量,面值过大D.实行赤字政策,积极发动内战

考题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 )。A.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 B.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 C.收支相等的平衡政策 D.全面扩张政策

考题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和外币。A.金圆券 B.银元 C.美元 D.军用票

考题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国人的金银和外币 A.金圆券 B.银元 C.美元 D.军用票

考题 蒋介石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是对日本经济侵华的反抗。

考题 政府为限制某商品价格上涨而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是指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

考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社会的总体需求的?

考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方面采取了措施有()A、黄金、白银、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银元不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B、坚决、迅速、彻底肃清了"法币"、"金元券"C、对外币、外汇实行国家管理D、对各解放区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实行固定比价收兑

考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A、法币B、联银券C、金圆券D、银圆券

考题 948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废止()A、金圆券B、银元券C、法币D、关金券

考题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推行法币,并同美元联系

考题 2016年我国将采取下列哪些政策与措施,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A、积极的财政政策B、适度扩大财政赤字C、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D、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考题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A、收入相等的平衡政策B、全面扩张政策C、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D、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

考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考题 多选题钱庄衰落的原因是()A国民政府控制和垄断金融B钱庄资金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C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削弱D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恐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E实行法币政策

考题 单选题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A 法币B 联银券C 金圆券D 银圆券

考题 单选题948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废止()A 金圆券B 银元券C 法币D 关金券

考题 多选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方面采取了措施有()A黄金、白银、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银元不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B坚决、迅速、彻底肃清了法币、金元券C对外币、外汇实行国家管理D对各解放区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实行固定比价收兑

考题 问答题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机制。

考题 问答题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解释补偿性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