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由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有免疫毒性作用()
- A、M蛋白
- B、脂壁酸
- C、红疹毒素
- D、链激酶
- E、透明质酸酶
参考答案
更多 “由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有免疫毒性作用()A、M蛋白B、脂壁酸C、红疹毒素D、链激酶E、透明质酸酶”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链球菌溶素,不正确的说法是A、分为SLO和SLS两种B、绝大多数A群链球菌株和许多C、G群菌株能产生SLOC、SLO对中性粒细胞有破坏作用D、SLO抗原性强,感染后患者机体产生抗SLO抗体E、SLS遇氧时失去溶血能力
考题
Ⅲ型超敏反应中,免疫复合物通过以下哪些细胞和分子的共同作用引起组织损伤A、补体、IgE抗体和血小板B、补体、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C、补体、血小板和抗体D、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考题
关于链球菌溶素O,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为含有-SH基蛋白质,分子量57~70kDaB.对O2敏感C.其溶血作用可被亚硫酸钠逆转D.对中性粒细胞无破坏作用E.对哺乳动物的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均具毒性作用
考题
关于白介素-17,叙述正确的有
A、白介素-17的分泌受白介素-23调控B、白介素-17促进趋化因子(CXCL-8、CXCL-1)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C、白介素-17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渗出、迁移D、白介素-17由固有免疫细胞产生,活化适应性免疫E、白介素-17是适应性免疫与固有免疫相互作用的界面
考题
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
A.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B.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C.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D.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E.O、S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
考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A.药物造成的细胞膜毒性反应B.NK细胞参与的ADCC反应C.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D.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细胞毒作用E.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
考题
关于链球菌溶素O,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为含有-SH基蛋白质,分子量57~70kDB:对O2敏感C:其溶血作用可被亚硫酸钠逆转D:对中性粒细胞无破坏作用E:对哺乳动物的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均具毒性作用
考题
多选题关于白介素-17,叙述正确的有()。A白介素-17的分泌受白介素-23调控B白介素-17促进趋化因子(CXCL-8、CXCL-1)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C白介素-17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渗出、迁移D白介素-17由固有免疫细胞产生,活化适应性免疫E白介素-17是适应性免疫与固有免疫相互作用的界面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