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小浮标宜采用厚度为1~1.5cm的较粗糙的木板,做成直径为3~5cm的小圆浮标,表面()过于光滑,()呈流线型。
A

应;应

B

不得;应

C

不宜;不宜

D

不宜;宜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小浮标宜采用厚度为1~1.5cm的较粗糙的木板,做成直径为3~5cm的小圆浮标,表面()过于光滑,()呈流线型。A 应;应B 不得;应C 不宜;不宜D 不宜;宜” 相关考题
考题 已知上、下浮标断面间距为1000m,采用在中断面半距浮标测速,浮标运行时间为218s,则计算的该浮标流速为()m/s。A、2.29B、2.94C、4.59D、4.02

考题 宜采用厚度为1-1.5cm的较粗糙的木板,做成直径为()cm的小圆浮标。A、2-3B、1-1.5C、3-5D、1-2

考题 小浮标系数一般是指垂线小浮标系数,没有断面小浮标系数的概念。

考题 水面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不应呈流线型,应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A、较光滑B、较粗糙C、防锈D、着色

考题 ()由上、下两个浮标组成,上浮标起浮托和标志作用,其体积和比重宜小些。A、水面浮标B、小浮标C、深水浮标D、夜明浮标

考题 床层厚度检测大多采用浮标装置。

考题 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粗糙,可做成()型。A、流线B、圆C、三角D、工字

考题 进行小浮标系数试验时,在每条测速垂线上需要重复比测10次,得到10个小浮标系数,10次的算术平均值即是()A、该垂线的浮标系数B、该垂线的小浮标系数C、该断面的浮标系数D、该断面的小浮标系数

考题 小浮标宜采用厚度为1~1.5cm的较粗糙的木板,做成直径为3~5cm的小圆浮标,表面()过于光滑,()呈流线型。A、应;应B、不得;应C、不宜;不宜D、不宜;宜

考题 小浮标系数既是指垂线小浮标系数,也可指断面小浮标系数。

考题 采用水面中泓浮标法测流,应在中泓部位投放()浮标,选择运行正常的浮标作测速计算依据。A、3~5个B、1~2个C、1~3个D、2~4个

考题 下列方法中属于浮标法测流的有()。A、水面浮标法B、深水浮标法C、浮杆法D、小浮标法

考题 浮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训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考题 浮标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考题 浮标液位计安装高度宜使仪表全量程的1/3处为正常液位。

考题 减小干扰阻力的主要措施是().A、把机翼表面做的很光滑B、部件连接处采取整流措施C、把暴露的部件做成流线型D、采用翼尖小翼

考题 单选题进行小浮标系数试验时,在每条测速垂线上需要重复比测10次,得到10个小浮标系数,10次的算术平均值即是()A 该垂线的浮标系数B 该垂线的小浮标系数C 该断面的浮标系数D 该断面的小浮标系数

考题 单选题浮标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A 1/10B 1/5C 1/15D 1/2

考题 单选题采用水面中泓浮标法测流,应在中泓部位投放()浮标,选择运行正常的浮标作测速计算依据。A 3~5个B 1~2个C 1~3个D 2~4个

考题 单选题水面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不应呈流线型,应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A 较光滑B 较粗糙C 防锈D 着色

考题 判断题小浮标系数既是指垂线小浮标系数,也可指断面小浮标系数。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小浮标系数一般是指垂线小浮标系数,没有断面小浮标系数的概念。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粗糙,可做成()型。A流线B圆C三角D工字

考题 判断题浮标液位计安装高度宜使仪表全量程的1/3处为正常液位。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由上、下两个浮标组成,上浮标起浮托和标志作用,其体积和比重宜小些。A 水面浮标B 小浮标C 深水浮标D 夜明浮标

考题 单选题我国采用国际浮标系统的()A A区域”浮标系统B B区域”浮标系统C C区域”浮标系统

考题 单选题浮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训别的明显标志。A 1/10B 1/5C 1/15D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