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A

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C

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

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A 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B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C 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D 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十月革命之前介绍过马克思学说的人物有()、梁启超、()

考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所 以教育在革命成功之前可有可无。

考题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题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该观点的依据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命使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C、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革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考题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考题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自觉”应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层含义。以下事件中,最能体现这种“国民自觉”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考题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考题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帝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

考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你是否赞同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考题 1922年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题 梁启超曾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

考题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考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一二十年后,中国是否产生了“政治上的新时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考题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考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A、器物B、制度C、哲学D、文化

考题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考题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写道:“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的言论主要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B、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考题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罗斯福新政C、联合国的成立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考题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考题 在中国绝无仅有一个家族出现3个学士的“一门三学士”是指梁启超家族的()A、梁启超B、梁思礼C、梁思成D、梁思永

考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材料三: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考题 单选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A 器物制度文化B 器物文化制度C 文化制度器物D 制度文化器物

考题 单选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以()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A 梁启超B 康有为C 章炳麟D 李大钊

考题 单选题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考题 多选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A器物B制度C哲学D文化

考题 单选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A 俄国十月革命B 美国罗斯福新政C 联合国的成立D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考题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写道:“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的言论主要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B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C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热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