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天然地基的场地土为稍密的细砂,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静力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则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的允许值为(  )kPa。
A

180

B

198

C

234

D

27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2.3条及表4.2.3规定,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为:
faE=ζafa=1.1×180=198kPa
根据基础底面平均压力的公式有:
p≤faE=198kPa
更多 “单选题某天然地基的场地土为稍密的细砂,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静力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则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的允许值为(  )kPa。A 180B 198C 234D 270”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F=180kN/m,基础埋深d=1.0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m。 A、1.08 B、1.10 C、1.13 D、1.21

考题 某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ηd分别为0.3、1.6,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埋深2m,持力层土的重度为18kN/m3,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7kN/m3,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kPa。 A、207.7 B、240.8 C、243.2 D、246.2

考题 匀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基础深度的地基载力修正系数为1.5,地下水位深2m,水位以上天然重度为16kN/m3,水位以下饱和重度为20kN/m3,条形基础宽3m,则基础埋置深度为3m时,按尝试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 A、159kPa B、171kPa C、180kPa D、186kPa

考题 某均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45,地下水位深2m,水位以上天然重度为16kN/m3,水位以下饱和重度为20kN/m3,条形基础宽3m,则基础埋深为3m时,按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 A.151kPa B.165kPa C.171kPa D.181kPa

考题 除岩石地基外,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 )有关。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Ⅱ.基础宽度;Ⅲ.基础埋深;Ⅳ.地基土的重度A.Ⅰ、Ⅳ B.Ⅰ、Ⅱ、Ⅲ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考题 地基土为稍密的细砂,地基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则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 )。A.160kPA. B.178kPA. C.150kPA. D.198kPA.

考题 某天然地基的场地土为可塑黄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静力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则地基抗震设计时,基础底面边缘允许最大压力(  )kPa。A.140 B.154 C.168 D.184

考题 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  )kPa。A.260 B.300 C.390 D.450

考题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应满足如下哪些要求?( ) A.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15% B.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 C.p≤faE,且pmax≤1.2faE D.p≤faE,或pmax≤1.2faE 式中,P为基础底面地震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pmax为基础边缘地震组合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faE为调整后地基上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考题 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修正后承载为特征值为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 )kPa。 A. 260 B. 300 C. 390 D. 450

考题 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坡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 5,问桩间距宜为( )m。 A. 1.2 B. 1.5 C. 1.8 D. 2. 1

考题 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坡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5,则桩间距宜为()。 A.1.2m B.1.5m C.1.8m D.2.1m

考题 高层建筑高42m,基础宽10m,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a = 1.3,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问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A.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大于390kPa B.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大于468kPa C.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考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设计要求经修正后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430kPa,假定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为18kN/m3,CFG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为45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为0.8。试问,该工程的CFG桩面积置换率m的最小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地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3% (B)5% (C)6% (D)8%

考题 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至少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倍。

考题 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至少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考题 单选题某8层建筑物高25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层。已知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底面的总竖向力(包括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MN。基底零压力区达到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度时,该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不能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关于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要求?(  )[2011年真题]A 128kPaB 167kPaC 251kPaD 392kPa

考题 单选题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深、宽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A 260kPaB 300kPaC 390kPaD 450kPa

考题 单选题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坡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5,则桩间距宜为()A 1.2mB 1.5mC 1.8mD 2.1m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得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为16.5kN/m3,基础底面宽度为1.5m,埋深1.8m。基底持力层为黏性土,其孔隙比为0.88,液性指数为0.86,重度为18kN/m3。试问:该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下列()项。()A 190B 180C 170D 160

考题 单选题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F=180kN/m,基础埋深d=1.0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A 1.125mB 1.2mC 1.1mD 1.0m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物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Pmax=38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问该建筑物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达到()kPa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A 200B 245C 290D 325

考题 单选题某10层建筑物高度30m,其筏形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的碎石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80kPa。当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在容许最大偏心距(短边方向)下,按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建筑物总竖向作用力应为()。A ≤91650kNB ≤99520kNC ≤111300kND ≤112000kN

考题 单选题在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中,qp的意义为:A 桩端地基土的端阻力B 桩端地基土经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C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基底边缘最大压应力Pmax=35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则该建筑物的经过基底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下列()项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A ≥292kPaB ≥265kPaC ≥225kPaD ≥215kPa

考题 单选题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  )kPa。A 260B 300C 390D 450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地基主要受力层为粉细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压缩模量E=5.6MPa。拟采用加填料的振冲法进行地基处理,fpk=510kPa,桩体平均直径d=750mm,桩间距2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土应力比π=2,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α=1.3。如果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180kPa,那么较合适的复合地基的桩土面积置换率是()。A 0.30B 0.28C 0.18D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