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十)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十)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小刚的爸爸说,小刚成绩很差,读完了小学,就小要上学了,跟着他1起外出打工,也能挣钱养活自己。小刚应该怎么办?()A、觉得读书无用,就弃学了B、告诉爸爸,接受一年制义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家长应当依法保障C、听从爸爸的劝告,一边打工一边自学
考题
张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堂课的前十分钟,张老师都会依次安排一位学生上台演讲。这说明张老师的教育( )。
A.面向全体学生
B.面向个别学生
C.让学生学会学习
D.打乱了正常授课秩序
考题
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次数是()。A、小学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后、期中、放假前进行三次B、小学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后、放假前进行两次C、中学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后、放假前进行两次D、中学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后、期中、放假前进行三次
考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二是有很多校舍没有审批手续,属违章建筑,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校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教学经验且流动性大。【2】
A区教委对本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治理,扶持一批经过政府合法审批的学校,加快对有办校条件学校的审批程序,对本区内23所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一次性关停,学生就近分流,确保不让就读的学生失学。小李是A区教委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此次治理工作。在学生安置、分流过程中,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承载近万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失学。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慌。很多家长表示,对他们而言,进入公立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方面公立学校费用昂贵,除学费外,还要交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学费几百元,而公立学校仅校服就要300元;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和家长对打工者子女有歧视的态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再者公立学校的教材内容设置与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偏差,孩子跟不上;此外公立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市南部,而打工人员主要聚集在北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3】
阳光子弟学校是A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内。该校校长表示为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安全,完全理解教委关停学校的决定,但是要看实际情况。目前,该校有1500名在校生,如果强行关停,众多学生会面临失学,而且给分流工作增加很大压力。该校多次申办办学许可未成功;因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盖教学楼,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强;加之社会上对务工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认为务工人员脏乱差,很多公立学校不愿意招收打工子女。针对阳光子弟学校的情况,小李向区教委申请,帮助该校申请100万财政补贴,对学校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4】
对于A区教委一次性关停大量违规打工子弟学校的做法,你怎么看?
考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二是有很多校舍没有审批手续,属违章建筑,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校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教学经验且流动性大。【2】
A区教委对本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治理,扶持一批经过政府合法审批的学校,加快对有办校条件学校的审批程序,对本区内23所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一次性关停,学生就近分流,确保不让就读的学生失学。小李是A区教委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此次治理工作。在学生安置、分流过程中,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承载近万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失学。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慌。很多家长表示,对他们而言,进入公立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方面公立学校费用昂贵,除学费外,还要交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学费几百元,而公立学校仅校服就要300元;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和家长对打工者子女有歧视的态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再者公立学校的教材内容设置与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偏差,孩子跟不上;此外公立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市南部,而打工人员主要聚集在北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3】
阳光子弟学校是A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内。该校校长表示为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安全,完全理解教委关停学校的决定,但是要看实际情况。目前,该校有1500名在校生,如果强行关停,众多学生会面临失学,而且给分流工作增加很大压力。该校多次申办办学许可未成功;因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盖教学楼,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强;加之社会上对务工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认为务工人员脏乱差,很多公立学校不愿意招收打工子女。针对阳光子弟学校的情况,小李向区教委申请,帮助该校申请100万财政补贴,对学校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4】
区内众多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后,教委分流工作没有跟上,导致很多学生失学,学生家长聚集在教委门口,举横幅讨说法。领导让你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做?
考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二是有很多校舍没有审批手续,属违章建筑,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校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教学经验且流动性大。【2】
A区教委对本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治理,扶持一批经过政府合法审批的学校,加快对有办校条件学校的审批程序,对本区内23所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一次性关停,学生就近分流,确保不让就读的学生失学。小李是A区教委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此次治理工作。在学生安置、分流过程中,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承载近万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失学。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慌。很多家长表示,对他们而言,进入公立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方面公立学校费用昂贵,除学费外,还要交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学费几百元,而公立学校仅校服就要300元;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和家长对打工者子女有歧视的态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再者公立学校的教材内容设置与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偏差,孩子跟不上;此外公立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市南部,而打工人员主要聚集在北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3】
阳光子弟学校是A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内。该校校长表示为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安全,完全理解教委关停学校的决定,但是要看实际情况。目前,该校有1500名在校生,如果强行关停,众多学生会面临失学,而且给分流工作增加很大压力。该校多次申办办学许可未成功;因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盖教学楼,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强;加之社会上对务工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认为务工人员脏乱差,很多公立学校不愿意招收打工子女。针对阳光子弟学校的情况,小李向区教委申请,帮助该校申请100万财政补贴,对学校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4】
目前,很多审批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依然存在资金不足、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假如你是小李,你会如何解决?
考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二是有很多校舍没有审批手续,属违章建筑,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校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教学经验且流动性大。【2】
A区教委对本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治理,扶持一批经过政府合法审批的学校,加快对有办校条件学校的审批程序,对本区内23所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一次性关停,学生就近分流,确保不让就读的学生失学。小李是A区教委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此次治理工作。在学生安置、分流过程中,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承载近万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失学。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慌。很多家长表示,对他们而言,进入公立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方面公立学校费用昂贵,除学费外,还要交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学费几百元,而公立学校仅校服就要300元;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和家长对打工者子女有歧视的态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再者公立学校的教材内容设置与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偏差,孩子跟不上;此外公立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市南部,而打工人员主要聚集在北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3】
阳光子弟学校是A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内。该校校长表示为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安全,完全理解教委关停学校的决定,但是要看实际情况。目前,该校有1500名在校生,如果强行关停,众多学生会面临失学,而且给分流工作增加很大压力。该校多次申办办学许可未成功;因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盖教学楼,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强;加之社会上对务工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认为务工人员脏乱差,很多公立学校不愿意招收打工子女。针对阳光子弟学校的情况,小李向区教委申请,帮助该校申请100万财政补贴,对学校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4】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分流工作,领导要求小李对本*区内的公立学校展开调查。如果你是小李,你将如何开展以保证获取有效信息?
考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二是有很多校舍没有审批手续,属违章建筑,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校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教学经验且流动性大。【2】
A区教委对本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治理,扶持一批经过政府合法审批的学校,加快对有办校条件学校的审批程序,对本区内23所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一次性关停,学生就近分流,确保不让就读的学生失学。小李是A区教委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此次治理工作。在学生安置、分流过程中,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承载近万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失学。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慌。很多家长表示,对他们而言,进入公立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方面公立学校费用昂贵,除学费外,还要交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学费几百元,而公立学校仅校服就要300元;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和家长对打工者子女有歧视的态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再者公立学校的教材内容设置与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偏差,孩子跟不上;此外公立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市南部,而打工人员主要聚集在北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3】
阳光子弟学校是A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内。该校校长表示为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安全,完全理解教委关停学校的决定,但是要看实际情况。目前,该校有1500名在校生,如果强行关停,众多学生会面临失学,而且给分流工作增加很大压力。该校多次申办办学许可未成功;因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盖教学楼,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强;加之社会上对务工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认为务工人员脏乱差,很多公立学校不愿意招收打工子女。针对阳光子弟学校的情况,小李向区教委申请,帮助该校申请100万财政补贴,对学校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4】
在小李的帮助下,阳光子弟小学获得100万财政补贴,但是财政资金有限,大部分学校没有获得补贴。你是小李,某日一位校长找你帮忙申请资金,你如何解释?请把考官当作校长,请现场模拟。
考题
问答题(十一)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做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考题
问答题(十)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考题
问答题【问题三】 “给定资料”中营养餐计划让众多农村学生受益,同时也遭遇不少非议。这其中的原因和现状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在1200字左右。
考题
问答题(二) 【给定资料】 资料1 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资料2 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考题
单选题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宗旨是协助某市西区流动儿童共享当地的教育资源。寒假期间,该市有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了综合检查。由于校舍安全存在隐患,所有打工子弟学校均被要求停学整顿。随着开学日期临近,家长们焦急万分,纷纷前往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求助。受制于有限资源,考虑到问题的紧迫程度,该中心制订服务方案时最优先考虑的人群应当是()。A
西区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B
全市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C
西区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升学的孩子们D
全市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升学的孩子们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