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人口红利。不过,人口规模并不必然转化为人口红利,还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基础教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了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加相关领域投入,从而保证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规模缩减的迹象。为了在新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红利
B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夯实基础教育
C
当前形势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D
教育是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单选题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人口红利。不过,人口规模并不必然转化为人口红利,还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基础教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了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加相关领域投入,从而保证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规模缩减的迹象。为了在新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A 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红利B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夯实基础教育C 当前形势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要求D 教育是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人口红利”,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B、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C、人口红利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D、中国的人口红利阶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考题
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的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并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A、人口红利B、人口转变C、人口负债D、人口赤字
考题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列关于人口红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人口红利阶段B.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和对消费、储蓄的影响C.人口红利期应当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积累社会财富D.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主要是指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
考题
很多经济学家统计,印度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前景光明,因为它将逐步收获“人口红利”。未来十年,印度的就业人口将增长26%。这些年轻劳动力将显著降低人口的抚养比,从而提高储蓄率,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年轻人口转化为劳动力的前提在于一 个国家的教育设施是否完备,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印度欠缺的也正在于此,研究显示, 尽管每年新增劳动人口 1280万,但印度每年仅能培训约310万人,只是新增人口的1/4, 剩下的3/4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人口红利”能推动经济起飞
B.出生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C.高出生率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D.教育资源欠缺阻碍经济发展
考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查看材料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
考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是() ①劳动力成本将上升 ②劳动力结构将趋于合理 ③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④劳动力素质会显著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题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面对这一趋势,国家应当() 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合同制度 ③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质量 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消计划生育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考题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为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应当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C、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劳动力再生产D、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外劳力资源
考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是() ①劳动力成本将上升 ②劳动力结构将更趋合理 ③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④劳动力素质会显著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的局面。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是() ①劳动力成本将上升 ②劳动力结构将更趋合理 ③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④劳动力素质会显著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题
关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B、中国过去劳动年龄人口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C、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意味着人口红利将持续衰减D、当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人口红利窗口逼近关闭
考题
多选题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到达适婚年龄的中国年轻人在婚后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无论其双方是否有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正在推进中的全面二孩。中国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背后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根据卫计委2015年7月份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和少子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突出。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符合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老百姓的长期期待,有助于人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逐步改善中国宏观人口结构和微观家庭结构,应对人口结构性问题有重大意义。不少研究学者认为人口红利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人口红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B我国现阶段已不存在“人口红利”.C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制约着人口红利的实现程度D“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供给上
考题
单选题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A
“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B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C
“人口红利”期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D
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考题
单选题决定农业劳动力质量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B
人口规模C
人口分布D
人口政策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