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8个月的婴儿,发热3天,温度38~39℃,热退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临床诊断考虑为()
A
麻疹
B
猩红热
C
幼儿急疹
D
风疹
E
水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1.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am)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是一种常见婴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突然退热,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黏膜内疹。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像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褪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
3.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4.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黏膜内疹。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咽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像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褪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
5.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am)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是一种常见婴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突然退热,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
6.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1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黏膜内疹。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像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褪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
3.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4.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黏膜内疹。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咽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像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褪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
5.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am)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是一种常见婴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突然退热,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
6.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1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更多 “单选题8个月的婴儿,发热3天,温度38~39℃,热退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临床诊断考虑为()A 麻疹B 猩红热C 幼儿急疹D 风疹E 水痘” 相关考题
考题
6个月婴儿,发热1天,体温39℃,体检:一般情况可,咽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如果患儿于发热第4天,热退伴皮疹出现,可能的诊断为()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水痘
考题
单选题6个月女婴,发热3天,体温39℃。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咽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患儿热退后,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可能的诊断是( )。A
风疹B
麻疹C
水痘D
猩红热E
幼儿急疹
考题
单选题患儿,女,8个月。高热4天,今日热退但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间有正常皮肤。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麻疹B
风疹C
幼儿急疹D
水痘E
猩红热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