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名词解释题
受激发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名词解释题受激发射” 相关考题
考题 对一定的原子体系而言,自发发射系数和受激发射系数的比正比于光子频率的()次方。 A、三B、一C、二D、四

考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激光具有双重“性格”:经实验,或表现为电磁波,或表现为能量粒子。这就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一个男人或者被看作丈夫,或者被看作父亲一样。激光由粒子组成,它像一切波现象那样拥有频率和波长(两个相邻波峰间的距离)。激光是受激发射出的电磁波,它们的电磁波的波峰与激发它们的光波相一致。这种现象就提供了获得更大能量光束的可能性。但激光并不是自然界惟一的、可以夸耀自己有双重性格的东西。原子,也就是物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也具有同样的双重性格。如果延伸我们感官认知的物质世界而深入到原子世界,那么规律就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就让位给了量子力学。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沃尔夫冈凯特勒领导的实验小组证实了爱因斯坦和他的印度同事波色于1924年提出的理论假设: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使一群原子表现得像一个原子那样,只有一个波长和一个频率。这一群原子就成了超级原子。这个被称为“波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超级原子是通过磁场诱捕一些钠原子而得到的,并使钠原子的温度达到百万分之几绝对温度(绝对零度为-273.15℃)。形成这种超低温状态之后,通过磁场干扰,使一些原子逃走,剩下冷凝的原子获得完全“同步”的原子的状态,它们的波峰完全一致,并一个一个地列队进行发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原子激光”。这是一个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但可用一个比较把它[ ]化:即普通物质(现实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和这种原子激光之间的区别,如同灯光的光(完全无秩序和能量很小的光)和传统激光装置发射的光(正是由于电磁波的同步性使光极强)之间的区别。原子激光目前还没有在工业上应用,但研究人员预计,原子激光首先应用于测量重力变化和制造纳米技术的新仪器。对文中划线处原子的“双重‘性格”’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或表现为电磁波或表现为粒子B.或被看作丈夫或被看作父亲C.有频率又有波长D.既属于物理学又属于量子力学

考题 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镭射”,是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A、钱伟长B、钱学森C、钱三强D、黄纬禄

考题 下列()不属于激光器谐振腔的作用。A、产生受激发射物质B、提供光学反馈放大C、保证激光高方向性D、增强受激辐射强度

考题 “激光”一词在英文里是“LASER”,是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缩写,意为“受激发射的辐射光放大”。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A、钱三强B、王淦昌C、钱学森

考题 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将“受激发射”的光简称为()。A、镭射B、莱塞C、激光

考题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射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该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A、1.5 eVB、3.4 eVC、10.2 eVD、13.6 eV

考题 带光谱是由于()A、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简单离子受激发射的结果

考题 问答题受激发射的光有什么特点

考题 单选题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镭射”,是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A 钱伟长B 钱学森C 钱三强D 黄纬禄

考题 单选题光的发射,属于受激发射的器件是()。A LDB LEDC CCDD PMT

考题 填空题LD属于受激发射发光,而LED属于()发光。

考题 填空题能量发射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原子无规则地转变到低能态,称为();二是一个具有能量等于两能级间能量差的光子与处于高能态的原子作用,使原子转变到低能态同时产生第二个光子,这一过程称为(),受激发射产生的光就是()。

考题 单选题“激光”一词在英文里是“LASER”,是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缩写,意为“受激发射的辐射光放大”。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A 钱三强B 王淦昌C 钱学森

考题 单选题激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是( )。A 光的吸收B 光的自发辐射C 光的受激发射D 光的受激散射

考题 判断题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受激发射。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带光谱是由于()A 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 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 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 简单离子受激发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