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测量原子核电荷半径或核力半径的主要方法包括()

  • A、中子衍射
  • B、高能电子散射
  • C、α粒子散射
  • D、质子散射
  • E、紫外线成像

参考答案

更多 “测量原子核电荷半径或核力半径的主要方法包括()A、中子衍射B、高能电子散射C、α粒子散射D、质子散射E、紫外线成像” 相关考题
考题 在满足瑞利散射的假设下,若雷达波长一定时,粒子半径越大,散射越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关于原子核,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B、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子组成C、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有自旋的特性D、自旋是粒子或原子核具有磁矩的原因E、微观粒子的自旋与角动量无关

考题 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原子

考题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离散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着( )。A.中子 B.质子 C.原子核 D.电子云

考题 角膜曲率仪是利用()性质来测量其曲率半径。A、角膜反射性质B、角膜折射性质C、角膜散射性质D、角膜衍射性质

考题 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倍。A、2B、1/2C、1D、4

考题 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实验使用的散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α粒子D、阴极射线

考题 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其值等于原子核内的()。A、质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考题 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原子

考题 卢瑟福用于证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原子核的实验()A、α粒子的散射实验B、电子衍射C、阴极射线能推动叶片转动或作功D、原子光谱

考题 不带有电荷的粒子是()A、中子B、α粒子C、β-粒子D、β+粒子E、质子

考题 关于原子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B、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子组成C、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有自旋的特性D、自旋是粒子或原子核具有磁矩的原因E、微观粒子的自旋与角动量无关

考题 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不包括()。A、快中子非弹性散射B、原子核的活化C、快中子弹性散射D、康普顿散射

考题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B、α粒子只偏2°~3°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考题 单选题下列不带有电荷的粒子是(  )。A β+粒子B 中子C β粒子D Α粒子E 质子

考题 单选题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倍。A 2B 1/2C 1D 4

考题 单选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着( )。A 中子B 质子C 原子核D 电子云

考题 单选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A 中子B 质子C 原子核D 电子云

考题 单选题不带有电荷的粒子是()A 中子B α粒子C β-粒子D β+粒子E 质子

考题 单选题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 电子B 原子核C 中子D 原子

考题 问答题什么是电子散射,相干弹性散射和不相干弹性散射?电子衍射的成像基础是什么?

考题 多选题测量原子核电荷半径或核力半径的主要方法包括()A中子衍射B高能电子散射Cα粒子散射D质子散射E紫外线成像

考题 单选题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A 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B α粒子只偏2°~3°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考题 单选题角膜曲率仪是利用()性质来测量其曲率半径。A 角膜反射性质B 角膜折射性质C 角膜散射性质D 角膜衍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