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台商余某委托好友何某向著名书法家徐某求作品二幅,何某与徐某谈妥于2005年8月20日去徐某处取字,价款共4000元。当月18日,单位通知何某去外地开会一周,何某便委托其学生钱某办理受托一事,并告知余某,余某同意并告诉钱某21日到徐某处去取字。何某出差前交给钱某4000元,届时钱母因病住院急需用钱,且钱某擅长临摹。20日钱某将取回的徐某的二幅字临摹了二幅,于次日将摹品交给了余某。一年后,余某发现此二幅字为临摹作品,便与何某发生争议,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何某将受托一事转托给钱某办理,不符合法律规定

B.何某将受托一事转托给钱某后,何某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了

C.本案中,何某应对余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D.何某应对其就转委托的第三人的选任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

更多 “ 台商余某委托好友何某向著名书法家徐某求作品二幅,何某与徐某谈妥于2005年8月20日去徐某处取字,价款共4000元。当月18日,单位通知何某去外地开会一周,何某便委托其学生钱某办理受托一事,并告知余某,余某同意并告诉钱某21日到徐某处去取字。何某出差前交给钱某4000元,届时钱母因病住院急需用钱,且钱某擅长临摹。20日钱某将取回的徐某的二幅字临摹了二幅,于次日将摹品交给了余某。一年后,余某发现此二幅字为临摹作品,便与何某发生争议,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何某将受托一事转托给钱某办理,不符合法律规定B.何某将受托一事转托给钱某后,何某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了C.本案中,何某应对余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D.何某应对其就转委托的第三人的选任承担责任 ”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案件中,哪个适用返还原物?( )A.赵某向徐某购买两只羊,徐某将羊交付给赵某后,赵某将羊杀了卖肉但迟迟没有付款,徐某要求赵某返还两只羊B.何某借了赵某一支金笔,不慎丢失,赵某要求何某返还C.宋某偷了马某的金项链送给女友牛某,牛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了下来,马某获悉,要牛某返还D.于某借了钱某的手表并把它卖给周某,周某以为是于某自己的手表而买了下来,钱某要求周某返还

考题 彭某委托好友江某购买一批瓷器,江某以自己的名义向徐某购买,徐某并不知晓江某是为彭某购买瓷器。由于彭某未及时向江某付款,致使江某到期未向徐某支付货款,江某于是告知徐某自己与彭某之间存在的委托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徐某可以要求彭某支付货款B.徐某可以要求彭某、江某承担支付货款的连带责任C.徐某只能要求彭某支付货款D.徐某只能要求江某支付货款

考题 于某欲向徐某强行索取财物,一日,于某以麻醉方法将徐某掳至郊外,强令徐某当场交出身上的全部现金,否则将杀死徐某。于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夺罪

考题 徐某和其丈夫因无法达成离婚协议而诉至法院,其律师告知其婚姻法规定了离婚中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徐某于是向法院举证了下列情形,其中能够支持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有()。A、徐某的丈夫与他人有婚外同居行为B、徐某的丈夫长期酗酒C、徐某的丈夫曾多次殴打徐某D、徐某的丈夫曾多次嫖娼

考题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0年。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句话包含对事实的法律认定 B.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 C.该案中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 D.“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该案法官推理中的大前提

考题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0年。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5年)A.“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句话包含对事实的法律认定 B.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 C.该案中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 D.“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该案法官推理中的大前提

考题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0年。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句话包含对事实的法律认定 B.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 C.该案中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 D.“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该案法官推理中的大前提

考题 何某(1994年1月22日出生)因2008年8月7日以暴力、威胁方式抢劫去少年宫上课的学生丁500元学费,于2008年10月19日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2009年1月21日下午,何某在网吧上网,肚子饿了想买些东西吃,却发现自己囊中羞涩,此时看见李某正放学回家,就心起歹念,走上前去抓住李某的领口把李某拽至隐蔽处,要李某给保护费,李某非常害怕,就将身上仅有的10元零用钱全部上交,何某看到李某也没有什么可压榨的,就放李某回去了。到了第二天,何某向朋友徐某(1991年11月30日出生)说起该事时,徐某就告诉他李某的父亲是个富商,整天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徐某十分看不惯,想要和他一起把李某抓起来,吓唬吓唬其父亲,何某同意了。于是,当天下午,徐某与何某就一起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李某的父亲在接到电话后马上报了警。到了晚上,何某想自己还在缓刑期间,最好不要犯事,就在夜里两点左右徐某睡着后,偷偷将李某放了,送他回家,并打算随后去警局自首。由于李某家里已经有警察埋伏,何某被当场抓获。后经何某的带领,警察将徐某抓获。经查明,徐某于2005年12月30日因抢劫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于2007年6月30日获假释出狱。徐某出狱后,结交了一女友甲(1994年8月13日出生),并曾与甲发生过一次性关系,2007年10月两人分手。 问题: 1.何某要李某给保护费的行为时否构成犯罪? 2.何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徐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4.何某与徐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5.对何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 6.何某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7.对徐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 8.徐某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请具体说明。

考题 3、刘某雇佣徐某驾驶面包车帮其搬运新买的电视机,刘某坐于副驾驶座为徐某指路。途中,徐某见电视机价值不菲便想占为己有。路过商店时,徐某假意要抽烟提神让刘某下车去商店帮其买烟。在刘某进入商店时,徐某迅速驾车逃离。徐某的行为构成: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C.抢夺罪D.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