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奥氏体不锈钢的含碳量为0.02~0.03%时,则全部碳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加热至450~850℃时,也不会形成贫铬区,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参考答案

更多 “奥氏体不锈钢的含碳量为0.02~0.03%时,则全部碳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加热至450~850℃时,也不会形成贫铬区,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相关考题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是( )。A.250℃~450℃B.450℃~850℃C.850℃~1100℃

考题 含碳量小于或等于()的超低碳级的铬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A、0.01%B、0.02%C、0.03%

考题 钢中含铬量为13%~19%,含碳量为0.1~0.45%,则称该钢为()。 A、铁素体型不锈钢B、马氏体型不锈钢C、奥氏体型不锈钢D、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中含碳量越高,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考题 18-8型镍铬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 )易产生晶间腐蚀。A.150℃~3000℃B.300℃~450℃C.450℃~850℃D.850℃~1160℃

考题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 )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D.钝化膜破坏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 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间是()。A、250~450℃B、450~850℃C、850~1100℃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热影响区中处于450-850℃之间温度的区段最易产生晶间腐蚀。

考题 加热温度区间在()℃,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区。A、150~450B、450~850C、850~950D、950~1050

考题 与一般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使用超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能有效防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

考题 将45钢加热至Ac1温度时,所得奥氏体的含碳量为()%,继续升高温度,奥氏体的含碳量会升()。

考题 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是防止晶间腐蚀最根本的方法。

考题 18-8型镍铬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易产生晶间腐蚀。A、150℃~3000℃B、300℃~450℃C、450℃~850℃D、850℃~1160℃

考题 奥氏体钢中的含碳量为0.02~0.03%时则全部碳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加热450~850℃也不会形成贫铬区,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间是()。A、100~250℃B、250~450℃C、450~850℃D、850~1100℃

考题 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中,可能产生晶间贫铬区的危险温度范围是()A、110~950℃B、850~450℃C、650~350℃D、350~150℃

考题 将45钢加热至Ac1温度时,所得奥氏体的含碳量为(),继续升高温度,奥氏体的含碳量会增大。

考题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D、钝化膜破坏

考题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指()。A、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B、把奥氏体中渗碳体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C、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D、把奥氏体中铬和镍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

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

考题 填空题将45钢加热至Ac1温度时,所得奥氏体的含碳量为(),继续升高温度,奥氏体的含碳量会增大。

考题 判断题与一般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使用超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能有效防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 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 贫铬区的产生C 缝隙腐蚀的结果D 钝化膜破坏

考题 单选题过共析钢加热到A1~Acm之间时,()。A 奥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B 奥氏体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C 奥氏体的含碳量等于钢的含碳量

考题 填空题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

考题 单选题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 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 贫铬区的产生;C 缝隙腐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