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主持了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
- A、王景
- B、王安石
- C、郭守敬
- D、潘季驯
参考答案
更多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主持了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A、王景B、王安石C、郭守敬D、潘季驯” 相关考题
考题
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考题
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A、王景B、王安石C、郭守敬D、潘季驯
考题
()(公元1741-1815),江苏淮安人。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曾在江南河库道任贴书(帮写)。由于他长期钻研河务,熟习河工技术,人称之为“老坝工”。A、栗毓美B、郑国C、郭大昌D、嵇曾筠
考题
多选题以下有关隋唐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隋唐大运河由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B大运河包括了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及邗沟四部分C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海河、长江、珠江、黄河、淮河五大流域联成一体D大运河中的通济渠主要流经河南,在唐宋时被称为汴渠、汴河,是维护唐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大动脉E唐末诗人皮日休曾在《汴河怀古》中对此河进行了评价
考题
问答题(十三) 【给定资料】 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问题】 给定资料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考题
填空题()前全面完成“清四乱”专项行动任务,促进黄河流域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探索建立全流域河湖环境治理与司法保护协作协同新机制,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考题
单选题淮北市内大运河的通济渠段,历史典籍上被记为汴水、汴渠又被沿线百姓呼为(),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隋唐大运河,由黄河水性决定,汴渠段早已成为地上悬渠;汴渠湮塞后,自元以来七百多年,只见堤,未见河。A
地上河B
隋堤C
悬堤D
白渠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