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如今,网络舆论场已成长为当下中国社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舆论场,大到国家政治生活,小到百姓日用民生,互联网已从边缘步入中心,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更多 “、如今,网络舆论场已成长为当下中国社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舆论场,大到国家政治生活,小到百姓日用民生,互联网已从边缘步入中心,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考题
考题
给定资料: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提升至95.1%。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以微博、(微)视频、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成为中国网络舆论新战场。截至2015年8月,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1000万个。随着微信公众账号影响力的扩大,聚焦于垂直领域的私人化、平民化、广泛化、自主化传播的“自媒体”正逐渐取代“微博大V”,并被赋予新的民间舆论场话语权。
新媒体的产生与繁荣,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主要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舆论格局被打破,网络舆论以其讨论话题多元、互动交流便捷、自由平等对话、聚集民意快速、传播影响力大等特征,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语境。
在中国,“主流媒体舆论场”所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传统大众媒体,其新闻议程的设置和舆论的偏向都控制在把关人手里,整个舆论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受众缺乏反馈发声的机会。官方舆论关注的是宏观的社会效应,传递的是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是最广大的人民,但在舆论宣传时往往采用“守门人”过滤和单维度的线性传播方式,所用语言也多是格式化的官方语言,大部分公众的意见较难通过主流传媒得到及时、有效的反映,无论是态度立场还是话语方式,往往都给公众以乏味、不接地气的印象。
而“民间舆论场”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具有双向通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且拥有更强大的参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把分散的人群重聚起来的巨大作用,因而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会被不断放大,形成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两个舆论场之间缺乏应有的交集,也是造成公众“对抗”官方舆论的根本原因。
两个舆论场之所以割裂,最主要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割。也就是说,两种不同类型的媒体进一步强化了两个舆论场的割裂,造成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形态。因此,推动两个舆论场融合成一个主流舆论场,是媒体融合的战略任务。
“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推动两个舆论场融合成一个主流舆论场,是媒体融合的战略任务。”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媒体融合”为主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网络舆情的最新发展体现在()。A、社会化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的源头B、互动成为网络舆情最主要的特色C、互联网与手机结合,网络舆论更具杀伤力D、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E、调整网络舆论表达形式,抑制“群体极化”现象
考题
以下对新媒体对舆论的深刻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B、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C、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D、报纸上网后,成为推动舆论广泛传播的工具
考题
2003年至2004年,中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都在网上广为传播并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其中尤其以孙志刚案、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和刘涌案最为让人熟知,这三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网络舆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考题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题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专程到网络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题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网络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以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进一步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重心。A、“两微一端”B、传媒C、网络D、APP
考题
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变得较为复杂,但大致遵循()模式。A、新闻信息——舆论形成B、民间舆论——新闻报道C、产生话题——话题持续存活——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发展——网络舆论平息D、产生话题——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平息
考题
单选题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变得较为复杂,但大致遵循()模式。A
新闻信息——舆论形成B
民间舆论——新闻报道C
产生话题——话题持续存活——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发展——网络舆论平息D
产生话题——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平息
考题
单选题新媒体时代,()已成为第一舆论场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A
电视B
报刊C
广播D
网络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