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汶川地震的特点包括()
- A、地震的强度大,涉及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
- B、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震中位于灾区较为边缘的地方
- C、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灾民大量逃生
- D、余震的频次也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 E、预测预警失灵
参考答案
更多 “汶川地震的特点包括()A、地震的强度大,涉及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B、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震中位于灾区较为边缘的地方C、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灾民大量逃生D、余震的频次也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E、预测预警失灵” 相关考题
考题
汶川地震的特点包括()
A.地震的强度大,涉及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B.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震中位于灾区较为边缘的地方C.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灾民大量逃生D.余震的频次也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E.预测预警失灵
考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考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特大地震,涉及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使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B. 震级是衡量地震时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C. 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被称为震中
D. 地震发生时离震中越近,震级越高,破坏力也越大
考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地震(见下图)。此后,这里多次发生余震,出现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随着雨季的来临,救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3分)
(2)简述地震发生后博克拉及周边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7分)
考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特大地震,设计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使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设计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B、震级是衡量地震时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C、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被称为震中D、地震发生时离震中越近,震级越高,破坏力也越大
考题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材料二:2013年4月20日,突如其来的雅安芦山地震,又一次验证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始终心手相连。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从第一时间救人到拨专项资金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疏导交通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防止灾后疫情、修复倒塌设施,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也积极响应,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经过灾区各方的日夜奋战,灾区的“生命线”逐渐被打通。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考题
多选题汶川地震的特点包括()A地震的强度大,涉及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B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震中位于灾区较为边缘的地方C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灾民大量逃生D余震的频次也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E预测预警失灵
考题
判断题洪涝灾害事故的特点主要包括:涉及地域广、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造成交通中断、易引发次生灾害、破坏力大和危害重。()A
对B
错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