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科学家将一个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下铺成单层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

  • A、单层排列
  • B、均匀稀疏排列
  • C、均匀紧密排列
  • D、双层排列

参考答案

更多 “科学家将一个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下铺成单层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均匀紧密排列D、双层排列” 相关考题
考题 血小板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糖脂、蛋白质B、胆固醇、蛋白质C、磷脂、蛋白质D、蛋白质、无机盐E、磷脂、核酸

考题 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细胞膜内皮素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考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即可。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依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为本节内容设计一个导入。

考题 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 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要求: (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考题 大蒜油通过()工艺,将天然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考题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磷脂、蛋白质、糖类B、糖脂、糖蛋白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D、磷脂、蛋白质、核酸

考题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B、糖蛋白C、磷脂D、脂蛋白

考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考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红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蛋白质B、脂质C、糖类D、核酸E、磷脂

考题 人红细胞膜ABO血型抗原的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蛋白D、糖脂E、外周蛋白

考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试简述理由:()。

考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考题 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A、脂肪B、磷脂C、胆固醇D、维生素D

考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

考题 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A、①④B、②③C、④⑤D、②⑤

考题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考题 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考题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最可能是()A、白细胞B、蛙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D、乳酸菌

考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考题 51Cr标记红细胞时是与红细胞的哪种成分结合()A、细胞膜蛋白B、细胞膜磷脂C、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D、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E、以上均不正确

考题 细菌的细胞膜成分不包括()。A、胆固醇B、磷脂C、蛋白质D、脂蛋白

考题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考题 DNA提取是指将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并与细胞其他成分分开。()

考题 ()等脂类是细胞膜和神经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A、脂肪、卵磷脂、胆固醇B、脂肪、脑磷脂、卵磷脂C、脂肪、脑磷脂、胆固醇D、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考题 单选题51Cr标记红细胞时是与红细胞的哪种成分结合?(  )A 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B 细胞膜蛋白C 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D 细胞膜磷脂E 以上均不正确

考题 单选题细菌的细胞膜成分不包括()。A 胆固醇B 磷脂C 蛋白质D 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