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人们常说在教育孩子上,“不打不成器”。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参考答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并口品德,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一)说服教育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应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地说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2)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二)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班杜拉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榜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当榜样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言传身教,这是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鉴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做到:(1)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2)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本身也容易成为学生向往的、追随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通过学习榜样人物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了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作出与榜样示范行为相匹配的反应,教师需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当学生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应给予鼓励。
(三)利用群体协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可以如下操作:(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使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无论是大组或小组讨论,解决两难问题,交谈等策略都可以促进辨析。但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阶段。④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赋值过程”。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上是诱导性的.而不是灌输性、说教性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但价值选择应由学生自己作出,教师只起指导、辅助作用。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集体。用于个人时,不仅个人受到鼓舞,也可使集体受到教育;用于集体则可以巩固集体成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任何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都强调强化的作用,但强化要注意适度,又要避免单调。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应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更多 “人们常说在教育孩子上,“不打不成器”。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关考题
考题 西方谚语有“省了棍子,惯了孩子”,中国有“不打不成器”的说法。教师体罚学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考题 结合教育实践阐述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主要途径。

考题 ()是指班主任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优良思想品德和存在的不良思想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和巩固,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法。 A、教育评价法B、道德评价法C、品德评价法

考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考题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考题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如何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考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考题 结合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论述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考题 请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有效方法。

考题 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主要途径。

考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考题 结合中学教育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考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考题 4 7 . 结合实际, 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考题 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 )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考题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学生。

考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考题 结合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考题 联系实际或结合案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论述怎样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

考题 新时期习近平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A、在书本的基础上培养树立正确的三观B、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我约束的文明行为C、成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小组,注重素质教育D、要书本和实际相结合,以来促进思想道德的提升

考题 以下对德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B、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学生品德形成的范畴C、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D、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考题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考题 具体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有()A、维护学生心理健康B、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C、形成学生良好人格D、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题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通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考题 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考题 单选题以下对德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B 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学生品德形成的范畴C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D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考题 问答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