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回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其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养活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179%。2001-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高速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爱惜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总是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q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力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每个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一个岗位每年5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的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总是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总是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招待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帐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为解决农民问题,缩减城乡差距,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办法。概括起来就是两种思路:第一,以国家扶持为主,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国家扶持为主,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一思路正指向了多年来农村农民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根本原因——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原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关系、城乡结构必须改变。要改革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渗透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形成的体制,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大市场,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首先,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地分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是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性依据,是形成目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条件,本身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农民背着“农业户口’’的身份,怎么参加市场竞争。这种落后的过时的户籍制度,是造成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也是亿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只能作为农民工,引出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必须先改革户籍制度。其次,现在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多年沿袭下来的,重城市轻乡村,重东部轻西部,重上层轻基层,这是形成城乡关系、地区关系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体制性原因,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则,改变目前仍在沿用执行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可见,以国家扶持为主,帮助农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善制度,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路所在。
  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第二种思路就是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城乡两种对立的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和服务。使农民从土地、农村解放出来,使农民尽快变为非农业人口,特别是为那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乡村青年,提供进城务工的机会。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时常被雇佣者随意克扣工钱甚至拖欠工资等其他非法行为的侵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无疑将促进城乡经济的高增长。
  解决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一个是以政府扶持为主导,通过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另一个思路是鼓励农民自发地走出土地、走出农村,走出一条城市化的道路。这两种思路充分考虑了解决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搭建了农民走向富裕的阶梯。相关政策法规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更多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回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其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养活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179%。2001-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高速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爱惜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总是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q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力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每个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一个岗位每年5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的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总是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总是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招待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帐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相关考题
考题 1994年,我国颁布(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A.《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B.《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C.《中国反贫困战略》 D.《消除贫困国际合作计划》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有()等内容。 A、政府主导、分级负责B、突出重点,分类指导C、社会帮扶,共同致富D、统好兼顾,科学发展

考题 2015 年 11 月,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A.2020 B.2025 C.2035 D.2050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有效衔接。把()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 身努力摆脱贫困。 A.社会保障 B.扶贫开发 C.稳定就业 D.专项扶贫

考题 2015 年11 月,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考题 中央制定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的重心所在:“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作为首要任务。”A、稳定提高扶贫对象收入B、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问题C、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D、解决扶贫对象就业问题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规定,要继续把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A、养殖业B、种养业C、畜牧业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会议提出,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考题 下列哪项政策明确把缩小贫困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当作主要的政治目标()。A、《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B、《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1年)》C、《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主要任务包括()A、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B、饮水安全C、生产生活用电D、农村危房改造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两个层次提出了要求。一是针对贫困人口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两不愁是指什么?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什么是国家三大扶贫战略?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多少项?

考题 ()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考题 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颁布实施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实现社会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③我国已真正实现民族权利平等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唯一任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会议提出,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的合理性,并从经济学角度总结材料二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做法。

考题 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是指对农村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等方面的扶持。A、思想B、政策C、资金D、信息

考题 第一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

考题 下列哪项政策的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A、《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B、《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2年)》C、《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到(),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A、2013年B、2015年C、2018年D、2020年

考题 下列哪项政策的扶贫目标拓展了过去扶贫政策目标的内涵和外延()。A、《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B、《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C、《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它确定的目标是()。A、解决少数人口的温饱问题B、“两不愁、三保障”C、巩固温饱成果D、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具体指的是什么?

考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针对扶贫对象,新《纲要》提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A、义务教育B、工作C、基本医疗D、住房

考题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文件。A、《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B、《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C、《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D、《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考题 多选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针对扶贫对象,新《纲要》提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A义务教育B工作C基本医疗D住房

考题 单选题中央制定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的重心所在:“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作为首要任务。”A 稳定提高扶贫对象收入B 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问题C 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D 解决扶贫对象就业问题

考题 问答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具体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