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涸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足把湖水排干来捕鱼.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材料2
我们经常用“地人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虽然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井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奢侈浪费的消费观还在发展.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材料3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极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
(3)材枓3中楼兰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面对材料3中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
(1)材料1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就会用尽.同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
(2)材枓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把节约资源的政策方针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楼兰的悲剧警示我们:环境是无情的,只有与环境和睦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文明才能不断延续.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釆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为环境的友好、自然的和谐作出更多的努力.
更多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涸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足把湖水排干来捕鱼.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材料2 我们经常用“地人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虽然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井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奢侈浪费的消费观还在发展.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材料3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极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 (3)材枓3中楼兰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面对材料3中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作答参考时限:15分钟)2010年8月,甲厂向A银行借款20万元,期限一年,

考题 肌肉阅读的关键点有哪些()。 A、反复阅读B、记录重点C、抓住主线D、自问自答

考题 肌肉阅读法的要素有哪些()。 A、预览,把握大纲B、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C、快速纵向阅读(一目十行)D、划重点E、背诵F、复习,再复习

考题 以下是QESuite web Version 1.0用户手册的相关内容,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下表是问题报告的文档结构,请给出问题报告的定义,并回答文档状态各个状态的含义。

考题 (1)阅读材料一回答:材料是采用哪一种文学形式来描述杭州的?概括宋代杭州的繁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实习生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下面的《清时期全图》,准备用于教学。 ? 问题: (1)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认为用这幅地图不合适,其理由是什么(6分)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历史地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的学习环境。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 (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老师或学生的合理建议。

考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 (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 问题: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在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考题 案例: 下面是“零指数幂”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观察下列式子,指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相应的幂有什么变化规律?猜测

考题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概括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

考题 设计问题时,应放在前面的问题有()。A、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B、简单易答的问题C、态度方面的问题D、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

考题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文中驳斥了怎样的论点?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考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考题 多选题设计问题时,应放在前面的问题有()。A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B简单易答的问题C态度方面的问题D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