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组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m。

A、2
B、3
C、1.5
D、1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2018新教材P24, 滑车组动、定滑车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5m。
更多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组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m。 A、2 B、3 C、1.5 D、1” 相关考题
考题 利用()可以减小物体的水平分力,使易变形物件在吊装中变形最小。 A、定滑车B、动滑车C、卷扬机D、平衡梁

考题 起重机吊装构件时,起重杆轴线与已安装构件间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滑轮组吊装,当设备提升到最高点时,定滑车与动滑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A.500mmB.700mmC.900mmD.1200mm

考题 滑轮组的动、定(静)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m。A.1 B.1.5 C.2 D.2.5

考题 滑轮组的动、定(静)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是()m。 A. 1 B. 1.5 C. 2 D. 2.5

考题 滑轮组动、静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A.1m B.1.5m C.2m D.2.5m

考题 关于滑轮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HQGZK1-2JB/T9007.1-1999表示滑轮是吊梁型闭口滑轮 B.滑轮组跑绳受力最大的在固定端 C.7门滑轮组宜采用双跑头花穿 D.动定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5m

考题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2 B.3 C.5 D.8

考题 下列对起重滑车的使用要求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滑车应按出厂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 B.滑车组动、定(静)滑车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 C.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跑绳应采用双抽头方式 D.滑车的起重能力应按使用的轮数与滑车全部轮数的比例进行折减

考题 关于起重滑车的使用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起重吊装中常用的是HQ系列起重滑车 B.滑车组动、定(静)滑车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6m C.跑绳进入滑轮的偏角宜大于5° D.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跑绳应采用双抽头方式 E.若采用花穿的方式,应适当减少上、下滑轮之间的净距

考题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组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m。A.2 B.3 C.1.5 D.1

考题 滑轮组吊装,当设备提升到最高点时,定滑车与动滑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A、500mm;B、700mm;C、900mm;D、1200mm;

考题 定滑车是起重运输及吊装工作中常用的小型起重工具,其特征是()。A、可以省力B、结构简单C、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比动滑车耐用

考题 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10~20(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800mm。

考题 起重滑车使用要求正确的有()。A、多轮滑车仅使用部分滑轮时,滑车的起重能力应进行折减B、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C、跑绳进入滑轮的偏角宜大于5°D、滑车组穿绕跑绳的方法有顺穿、花穿和双抽头穿法E、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应采用花穿

考题 滑轮组中动、定滑车间的最小距离为什么给予限定?

考题 使用中的滑车组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滑车起重量1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B、滑车起重量2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900mmC、滑车起重量10~2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1000mmD、滑车起重量35~5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200mm

考题 起重时,定滑车可以省力,而动滑车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考题 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5(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500mm。

考题 起重吊装索具距1万伏高压输电线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m。

考题 滑车组的钢丝绳不得产生扭绞;当滑车起重量为10-20t时,使用时滑车组两滑车轴心间的距离不得小于()A、600B、700C、900D、1000

考题 单选题滑轮组动、定(静)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A 1.5mB 1.0mC 2.5mD 2.0m

考题 单选题滑轮组的动、定(静)滑轮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m。A 1B 1. 5C 2D 2. 5

考题 判断题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10~20(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800mm。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5(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500mm。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滑轮组吊装,当设备提升到最高点时,定滑车与动滑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A 500mm;B 700mm;C 900mm;D 1200mm;

考题 单选题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 2B 3C 5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