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尺寸为22m×60m,为满足使用要求其长度方向未设温度缝,仅设一条上下贯通的后浇带。建筑物使用期间结构最高平均温度Tmax=30℃,最低平均温度Tmin=10℃,设计考虑后浇带的封闭温度为15~25℃。假定,对该结构进行均匀温度作用分析。试问,该结构最大温升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和最大降温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4年真题]
提示:①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②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ee5fbd5f785d1154.png)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a89153122b8d0875.png)
(℃)和最大降温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a125062a7fd7a787.png)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4年真题]
提示:①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②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ee5fbd5f785d1154.png)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考点】考查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均匀温度作用的理解,及常规条件下对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的确定;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9.3.1条~第9.3.3条规定,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第9.3.1条式(9.3.1-1)计算,对结构最大温升工况,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根据第9.3.1条式(9.3.1-2)计算,对结构最大降温工况,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9.3.1条~第9.3.3条规定,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第9.3.1条式(9.3.1-1)计算,对结构最大温升工况,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7457244d777854d9.png)
根据第9.3.1条式(9.3.1-2)计算,对结构最大降温工况,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2e656ad581ca9397_img/46e2dd7e24e381a5.png)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 “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尺寸为22m×60m,为满足使用要求其长度方向未设温度缝,仅设一条上下贯通的后浇带。建筑物使用期间结构最高平均温度Tmax=30℃,最低平均温度Tmin=10℃,设计考虑后浇带的封闭温度为15~25℃。假定,对该结构进行均匀温度作用分析。试问,该结构最大温升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和最大降温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4年真题] 提示:①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②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 相关考题
考题
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尺寸为22m×60m,为满足使用要求其长度方向未设温度缝,仅设一条上下贯通的后浇带。建筑物使用期间结构最高平均温度Tmax=30℃,最低平均温度Tmin=10℃,设计考虑后浇带的封闭温度为15~25℃。假定,对该结构进行均匀温度作用分析。试问,该结构最大温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
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
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考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后浇带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后浇带的设置可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B.沉降后浇带有效地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
C.伸缩后浇带可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
D.后浇带处的钢筋必须贯通,不能切断
E.后浇带的混凝土应与原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
考题
关于地铁车站结构后浇缝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后浇缝位置应设于受力和变形较大处B、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阶梯形或楔形缝C、后浇混凝土施工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进行D、应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E、后浇带间距宜为30~60m
考题
多选题关于地铁车站结构后浇缝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后浇缝位置应设于受力和变形较大处B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阶梯形或楔形缝C后浇混凝土施工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进行D应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E后浇带间距宜为30~60m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