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一、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任务: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6分)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6分)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6分)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一、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任务: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6分)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6分)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6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3)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5)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稀硫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量变产生质变”,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
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
教师讲述: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变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脱水”,这过程也可称为“炭化”,也是初中所说的“腐蚀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浓硫酸特殊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3)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5)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稀硫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量变产生质变”,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
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
教师讲述: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变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脱水”,这过程也可称为“炭化”,也是初中所说的“腐蚀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浓硫酸特殊的性质。
更多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一、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任务: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6分)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6分)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6分)” 相关考题
考题
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默读训练B.略读训练C.浏览阅读训练D.精读训练
考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大一班的小朋友还在玩角色游戏,平平认为自己最高,应该扮演警察的角色,涂涂也认为自己最高,丁丁站在台阶上说;“我才是最高的”,三个人僵持不下。王老师说“怎么样才能知道谁是最高的呢?”孩子们一脸茫然。
(1)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材料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典型表现。(3分)
(2)结合材料提出指导策略。(6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考题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简述教师课堂上“创设语境”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