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高中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八月桂花遍地开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设置弹唱环节;
(2)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指挥部分;
(3)教学过程中设置演唱旋律声部环节。
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八段锦》,引导学生聆听本曲的旋律。随后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并提出问题:这两首曲子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取材于《八段锦》。《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多地传唱的民歌,在1959年呢,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将其改编为一首合唱曲。今天呢,我们将采用一种合奏的方式来表现本曲。
引入课题《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弹琴范唱旋律声部,学生熟悉旋律并小声跟唱。
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齐唱曲谱,并设问:本曲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曲在节拍上进行了两次转换,第一次由2/4变为4/4,第二次4/4变为2/4。
3.教师打拍子,引导学生独立演唱旋律声部的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节拍转换时,强弱规律的变化。
4.教师弹琴带领同学分别熟悉其他各个声部的旋律。
(三)合奏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吹奏笛子演奏旋律声部,第二组拉奏二胡演奏副旋律声部,第三组吹奏笙演奏和声声部,第四组拉奏大提琴演奏低音声部,第五组敲击木鱼演奏打击乐声部。
2.留出5~10分钟为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期间可自行搭档进行合作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3.练习结束,教师弹琴,引导第一、二、五声部进行旋律声部与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4.教师引导第三、四、五声部进行和声声部、低音声部及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5.教师指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期间提醒学生注意与他人的配合,要聆听声部之间的协和。
6.教师指挥,带领同学完整合奏本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为本曲的旋律声部进行“无乐器”伴奏创编,可使用人声、拍手、跺脚、拟声等方式。
2.留出5~8分钟创编时间。之后邀请两组同学为大家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性点评,学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同学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用五种乐器进行了一次合奏,还用我们的“天然乐器”——身体,为歌曲进行了一次颇有趣味的伴奏创编。
那么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好听的歌曲,试着去进行伴奏的创编,下次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八月桂花遍地开
1=C 江西民歌
稍快、欢快地 郑路 编曲
一组:旋律声部 笛子
二组:副旋律声部 二胡
三组:和声声部 笙
四组:低音声部 大提琴
五组:打击乐声部 木鱼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八月桂花遍地开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设置弹唱环节;
(2)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指挥部分;
(3)教学过程中设置演唱旋律声部环节。
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八段锦》,引导学生聆听本曲的旋律。随后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并提出问题:这两首曲子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取材于《八段锦》。《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多地传唱的民歌,在1959年呢,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将其改编为一首合唱曲。今天呢,我们将采用一种合奏的方式来表现本曲。
引入课题《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弹琴范唱旋律声部,学生熟悉旋律并小声跟唱。
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齐唱曲谱,并设问:本曲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曲在节拍上进行了两次转换,第一次由2/4变为4/4,第二次4/4变为2/4。
3.教师打拍子,引导学生独立演唱旋律声部的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节拍转换时,强弱规律的变化。
4.教师弹琴带领同学分别熟悉其他各个声部的旋律。
(三)合奏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吹奏笛子演奏旋律声部,第二组拉奏二胡演奏副旋律声部,第三组吹奏笙演奏和声声部,第四组拉奏大提琴演奏低音声部,第五组敲击木鱼演奏打击乐声部。
2.留出5~10分钟为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期间可自行搭档进行合作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3.练习结束,教师弹琴,引导第一、二、五声部进行旋律声部与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4.教师引导第三、四、五声部进行和声声部、低音声部及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5.教师指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期间提醒学生注意与他人的配合,要聆听声部之间的协和。
6.教师指挥,带领同学完整合奏本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为本曲的旋律声部进行“无乐器”伴奏创编,可使用人声、拍手、跺脚、拟声等方式。
2.留出5~8分钟创编时间。之后邀请两组同学为大家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性点评,学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同学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用五种乐器进行了一次合奏,还用我们的“天然乐器”——身体,为歌曲进行了一次颇有趣味的伴奏创编。
那么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好听的歌曲,试着去进行伴奏的创编,下次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八月桂花遍地开
1=C 江西民歌
稍快、欢快地 郑路 编曲
一组:旋律声部 笛子
二组:副旋律声部 二胡
三组:和声声部 笙
四组:低音声部 大提琴
五组:打击乐声部 木鱼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多地传唱的民歌,曲调取材于《八段锦》。这首歌曲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唱遍了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一首红色经典歌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并于1964年把它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的方式震撼呈现。此后,合唱也成为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
2.
首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从而清楚各个声部是如何进行穿插配合的;
其次,需要为学生留出单独练习自己声部旋律的时间,之后引导学生随机与其他声部同学进行合奏练习;
最后,引导全部同学进行合奏,由其要提醒同学注意与他人的配合,声部之间的协和非常重要。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多地传唱的民歌,曲调取材于《八段锦》。这首歌曲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唱遍了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一首红色经典歌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并于1964年把它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的方式震撼呈现。此后,合唱也成为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
2.
首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从而清楚各个声部是如何进行穿插配合的;
其次,需要为学生留出单独练习自己声部旋律的时间,之后引导学生随机与其他声部同学进行合奏练习;
最后,引导全部同学进行合奏,由其要提醒同学注意与他人的配合,声部之间的协和非常重要。
更多 “高中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八月桂花遍地开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设置弹唱环节; (2)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指挥部分; (3)教学过程中设置演唱旋律声部环节。 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八段锦》,引导学生聆听本曲的旋律。随后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并提出问题:这两首曲子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取材于《八段锦》。《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多地传唱的民歌,在1959年呢,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将其改编为一首合唱曲。今天呢,我们将采用一种合奏的方式来表现本曲。 引入课题《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弹琴范唱旋律声部,学生熟悉旋律并小声跟唱。 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齐唱曲谱,并设问:本曲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曲在节拍上进行了两次转换,第一次由2/4变为4/4,第二次4/4变为2/4。 3.教师打拍子,引导学生独立演唱旋律声部的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节拍转换时,强弱规律的变化。 4.教师弹琴带领同学分别熟悉其他各个声部的旋律。 (三)合奏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吹奏笛子演奏旋律声部,第二组拉奏二胡演奏副旋律声部,第三组吹奏笙演奏和声声部,第四组拉奏大提琴演奏低音声部,第五组敲击木鱼演奏打击乐声部。 2.留出5~10分钟为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期间可自行搭档进行合作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3.练习结束,教师弹琴,引导第一、二、五声部进行旋律声部与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4.教师引导第三、四、五声部进行和声声部、低音声部及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5.教师指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期间提醒学生注意与他人的配合,要聆听声部之间的协和。 6.教师指挥,带领同学完整合奏本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为本曲的旋律声部进行“无乐器”伴奏创编,可使用人声、拍手、跺脚、拟声等方式。 2.留出5~8分钟创编时间。之后邀请两组同学为大家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性点评,学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同学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用五种乐器进行了一次合奏,还用我们的“天然乐器”——身体,为歌曲进行了一次颇有趣味的伴奏创编。 那么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好听的歌曲,试着去进行伴奏的创编,下次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八月桂花遍地开 1=C 江西民歌 稍快、欢快地 郑路 编曲 一组:旋律声部 笛子 二组:副旋律声部 二胡 三组:和声声部 笙 四组:低音声部 大提琴 五组:打击乐声部 木鱼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下教材截取片段是()模块的内容。
A.歌唱
B.音乐鉴赏
C.合唱
D.音乐与戏剧表演
考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音乐鉴赏》、《唱歌》(应为《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应是《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每个高中生必修的模块。
考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也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属于()的内容。A、歌唱B、音乐鉴赏C、音乐与戏剧表演D、音乐与舞蹈
考题
单选题以下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A
高中音乐课程不需要关注情感,只注重知识B
高中音乐课程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C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方法体现D
高中音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考题
单选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也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属于()的内容。A
歌唱B
音乐鉴赏C
音乐与戏剧表演D
音乐与舞蹈
考题
判断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音乐鉴赏》、《唱歌》(应为《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应是《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每个高中生必修的模块。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出自歌曲()。A
《送郎当红军》B
《会师歌》C
《八月桂花遍地开》D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