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两段相比( )。A. 第一段长B. 第二段长C. 一样长D. 无法确定
考题
用同一钢尺在相同条件下丈量两条直线,丈量结果:一条长100米,一条长200米,其相对误差均为1/3000,这说明该两条直线丈量精度相同。()
考题
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84.260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达到1:5000,问往返丈量的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考题
钢尺尺身因丈量时悬空而形成悬链曲线,此曲线长为钢尺的测段长,其与钢尺两端(等高)间的水平距离之差即为垂曲误差。
考题
钢尺定线丈量过程中,其测量误差来源于尺长的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钢尺倾斜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钢尺产生垂曲的误差,定线误差及丈量本身的误差等。
考题
设用30米钢尺丈量MN点间的距离,丈量结果为D往=129.86m,返测:D返=129.90米,求钢尺丈量的相对误差。
考题
两段距离丈量的最后结果为 814.53m±0.05m、540.60m±0.05m,则说明这两段距离丈量的极限误差是相等的。
考题
使用钢尺丈量距离时的温度与钢尺产生或检定时的温度不同,将会产生温度误差。
考题
用钢尺进行精密基线距离丈量中应该加入()。A、钢尺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气压改正D、倾斜改正
考题
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
考题
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考题
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两段距离,AB往测为476.4m,返测为476.3m;CD往测为126.33m,返测为126.3m,则AB比CD丈量精度要()。
考题
用50m钢尺单程丈量200m距离,每尺段丈量中误差为±5mm,则全长丈量中误差是()A、±8.7mmB、±10mmC、±20mmD、±28.2mm
考题
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其长度为150m,中误差为±20mm,相对误差为()。
考题
用钢尺丈量两条直线,第一条长1500m,第二条长300m,中误差均为+20mm,问哪一条的精度高()A、第一条精度高。B、第二条精度高。C、两条直线的精度相同。
考题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a,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其中误差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其中误差均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考题
用名义长度为30m的钢尺量距,而该钢尺实际长度为30.004m。用此钢尺丈量AB两点距离,由此产生的误差是属于()。A、偶然误差B、相对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
考题
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第二段长1300m,中误差均为+22mm,()。A、第一段精度高B、第二段精度高C、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D、无法判断
考题
钢尺的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就产生尺长误差,使用这种钢尺丈量距离越长,误差累计越大。
考题
距离丈量时,测得两段总距离分别为100m和300m,中误差均为士1cm.则测量的精度()。A、100m距离的高B、300m距离的高C、相等D、无法计算
考题
用钢尺直接丈量水平距离,铁路现场均叫“()”。
考题
填空题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
考题
填空题已知正方形边长为a,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其中误差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其中误差均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考题
判断题钢尺尺身因丈量时悬空而形成悬链曲线,此曲线长为钢尺的测段长,其与钢尺两端(等高)间的水平距离之差即为垂曲误差。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84.260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达到1:5000,问往返丈量的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考题
判断题钢尺定线丈量过程中,其测量误差来源于尺长的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钢尺倾斜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钢尺产生垂曲的误差、定线误差及丈量本身的误差等。()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距离丈量时,测得两段总距离分别为100m和300m,中误差均为士1cm.则测量的精度()。A
100m距离的高B
300m距离的高C
相等D
无法计算
考题
单选题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第二段长1300m,中误差均为+22mm,()。A
第一段精度高B
第二段精度高C
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D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