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共经过了3次操作,则应计算为()个装卸自然吨。

  • A、0
  • B、1
  • C、3
  • D、6

参考答案

更多 “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共经过了3次操作,则应计算为()个装卸自然吨。A、0B、1C、3D、6” 相关考题
考题 装卸自然吨是核算港口装卸成本的依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1吨货物由汽车运进和运出港时,计算为1个装卸自然吨B.1吨货物由船运进和运出港时,计算为1个装卸自然吨C.1吨货物由船运进行港后,由汽车运出港时,计算为2个装卸自然吨D.1吨货物由船运进港后,不再出港时,计算为1个装卸自然吨

考题 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共经过了3次操作,则应计算为( )个装卸自然吨。A.0B.1C.3D.6

考题 装卸工艺过程是指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的综合,它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操作过程组成。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能起独立作用的部分称为( )。A.操作方法B.装卸组织C.作业技术D.装卸工序

考题 装卸自然吨与吞吐量的主要差别是水水中转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时,每一装卸自然吨计算为()。A.1/2吞吐吨B.1/3吞吐吨C.1吞吐吨D.2吞吐吨

考题 货物陆运进港,海运出港,其装卸过程一般由哪三种形式完成?每一种装卸过程分别由几个操作过程组成?

考题 装卸自然吨是指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货物数量之和

考题 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是操作过程,它由一个或者多个装卸过程所组成。

考题 1t货物从进港起到出港止,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装卸量(自然吨)。

考题 1t货物从进港起到出港止,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1t装卸量(自然吨)。

考题 装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及油轮进港前必须办理进港签证,出港时仍需办理出港签证。

考题 操作系数是指货物操作量与装卸自然吨之比值,其数值越小,说明港口装卸组织越合理, 因此操作系数小于1,是较为合理的装卸工艺

考题 何为货物吞吐量、装卸自然吨和装卸操作吨,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三者在统计计算上有什么区别?

考题 船舶从进港到离港的全部作业包括:()、进港、装卸作业、()、辅助作业、离港。

考题 装卸自然吨与吞吐量的主要差别是水水中转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时,每一装卸自然吨计算为( )。A、1/2吞吐吨B、1/3吞吐吨C、1吞。吐吨D、2吞吐吨

考题 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货物的数量称为( )。A、操作量B、装卸自然吨C、吞吐量D、作业量

考题 装卸工艺过程是指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的综合,它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操作过程组成。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能起独立作用的部分称为( )。A、操作方法B、装卸组织C、作业技术D、装卸工序

考题 单选题装卸自然吨与吞吐量的主要差别是水水中转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时,每一装卸自然吨计算为( )。A 1/2吞吐吨B 1/3吞吐吨C 1吞。吐吨D 2吞吐吨

考题 判断题装卸自然吨是指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货物数量之和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某港口组织到50万吨煤,全部通过水运部门运进港,其中25万吨在码头直接装车运走,25万吨卸船进堆场,再从堆场装船运走15万吨,剩下的装车运走,整个操作过程由机械操作完成,试计算完成上述装卸任务所产生的下列问题: 1吞吐量为(), 2装卸自然吨为(), 3操作量为(), 4直接换装比重为(), 5操作系数为()

考题 单选题我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规定,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其承运人、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必须事先向()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港、出港、过境停留或装卸作业。A 海事管理机构B 海洋主管部门C 环境主管部门D 港口装卸公司

考题 单选题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货物的数量称为( )。A 操作量B 装卸自然吨C 吞吐量D 作业量

考题 问答题何为货物吞吐量、装卸自然吨和装卸操作吨,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三者在统计计算上有什么区别?

考题 判断题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是操作过程,它由一个或者多个装卸过程所组成。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其承运人、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必须事先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 Ⅰ.进港;Ⅱ.出港;Ⅲ.过境停留;Ⅳ.装卸作业。A Ⅰ~ⅢB Ⅰ、ⅡC Ⅱ~ⅣD Ⅰ~Ⅳ

考题 问答题货物陆运进港,海运出港,其装卸过程一般由哪三种形式完成?每一种装卸过程分别由几个操作过程组成?

考题 判断题1t货物从进港起到出港止,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1t装卸量(自然吨)。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共经过了3次操作,则应计算为()个装卸自然吨。A 0B 1C 3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