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与金属离子(如M92+)反应,显不同颜色的是()。A.苯醌、萘醌B.醌环无取代的苯醌、萘醌C.蒽醌D.有Ot一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化合物E.醌类化合物
考题
醌类化合物多为有色结晶,其颜色的深浅与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有一定的关系。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影响黄酮类化合物颜色的因素有( )。A.交叉共轭体系的存在与否B.取代基的种类C.取代基的数目D.取代基的位置E.与取代基无关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A.引入甲基B.5-位引入羟基C.7,4/-位引入助色团D.6,7位引入助色团E.3/,4/位引入助色团
考题
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A.酚羟基的位置B.酚羟基的数目C.酚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D.α-酚羟基数目E.β-酚羟基数目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哪些因素有关A、交叉共轭体系的存在B、酚-OH数目C、酚-OH位置D、-OCH数目E、-OCH位置
考题
可用于鉴别蒽醌类化合物中酚羟基取代的数目及取代位置的反应为 ( )。A.Feigl反应B.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C.Borntriiger反应D.Kesting—Craven反应E.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的A.甲基B.色原酮C.羟基的数目SXB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的A.甲基B.色原酮C.羟基的数目D.羟基的位置E.交叉共轭体系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哪些因素有关()A、交叉共轭体系的存在B、酚-OH数目C、酚-OH位置D、-OCH3数目E、-OCH3位置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有酚羟基取代时,酸性最强的是()A、5-羟基取代B、6-羟基取代C、7,4’-二羟基取代D、4’-羟基取代E、7-羟基取代
考题
醌类化合物多为有色结晶,其颜色的深浅与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有一定的关系。()
考题
根据蒽醌类化合物结构中酚羟基的位置及数目差异,可以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这类化合物的分离工作。
考题
影响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A、化合物类型B、酚羟基位置C、酚羟基数目D、芳香化程度E、洗脱剂种类
考题
醌类的颜色反应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和分子中酚羟基的取代位置。
考题
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酚羟基的数目B、酚羟基的位置C、化合物类型D、共轭双键数目E、洗脱剂种类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基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A、5位增加3羟基B、7,4’位引入了助色基团C、6,7位引入了助色团D、3位引入了助色团E、分子中增加了甲基数
考题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C、3’,4’位引入助色团D、5-位引入羟基E、引入甲基
考题
在黄酮类化合物甲醇液中加入位移试剂,可使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导致紫外光谱的特征性改变,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推断酚羟基等取代基的()或()。
考题
单选题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A
6,7位引入助色团B
7,4’-位引入助色团C
3’,4’位引入助色团D
5-位引入羟基E
引入甲基
考题
多选题影响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A化合物类型B酚羟基位置C酚羟基数目D芳香化程度E洗脱剂种类
考题
判断题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助色团(OH、OCH3 等)取代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有关。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醌类化合物多为有色结晶,其颜色的深浅与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有一定的关系。()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在于( )。A
α-酚羟基数目B
酚羟基的位置C
酚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D
酚羟基数目E
β-酚羟基数目
考题
多选题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酚羟基的数目B酚羟基的位置C化合物类型D共轭双键数目E洗脱剂种类
考题
判断题根据蒽醌类化合物结构中酚羟基的位置及数目差异,可以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这类化合物的分离工作。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黄酮类化合物有酚羟基取代时,酸性最强的是()A
5-羟基取代B
6-羟基取代C
7,4’-二羟基取代D
4’-羟基取代E
7-羟基取代
考题
判断题醌类的颜色反应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和分子中酚羟基的取代位置。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