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GB50011规范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和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乙类建筑是否要再提高?


参考答案

更多 “GB50011规范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和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乙类建筑是否要再提高?” 相关考题
考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方法,覆盖层厚度为4m,该场地类别为( )。A.可能为Ⅰ类 B.可能为Ⅱ类 C.可能为Ⅲ类 D.可能为Ⅳ类

考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中设计地震分组是为了体现下列( )原则。 A.设防烈度与基本烈度 B.发震断层的性质 C.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D.场地类别不同

考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进行抗震设计时,由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不同,可能影响到( )。 A.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选择 B.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特征周期 D.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取值

考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在选择场地时,应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应在不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B.不应在危险地段建筑甲、乙类建筑,但采取有效措施后可以建筑丙类建筑 C.在不利地段只允许建筑丙、丁类建筑 D.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考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影响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的因素有下列哪些选项?(  ) A、设计地震分组 B、可液化土层厚度 C、标贯试验深度 D、场地地下水位

考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中已有带肋钢筋牌号后加( )的钢筋。A.D B.E C.F D.G

考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Ⅳ类场地的的特征周期Tg取值为( )。A.0.20 B.0.30 C.0.40 D.0.65

考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C、场地类别D、地震持续时间

考题 在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内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做法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A、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B、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得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得较高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C、6度不必计算,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D、6度设防时对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考题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和()双指标划分为4类。

考题 GB50011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这二者之间有无关系?89规范在框架-抗震墙层间弹性位移角中专门对装修较高的公共建筑做了规定,为什么GB50011规范却无此规定?

考题 《抗震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6度、建于Ⅰ~Ⅲ类场地上的结构,不需做(),但需按抗震等级设计截面,满足()要求。

考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Ⅳ类场地的的特征周期T取值为()。A、0.20B、0.30C、0.40D、0.65

考题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考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划分场地类别的依据为( )。A、场地土类型B、等效剪切波速C、覆盖层厚度D、地下水位

考题 问答题GB50011规范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和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乙类建筑是否要再提高?

考题 填空题《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和()双指标划分为4类。

考题 单选题在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内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做法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A 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B 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得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得较高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C 6度不必计算,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D 6度设防时对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考题 单选题当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A 0.35sB 0.40sC 0.45sD 0.55s

考题 单选题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下列( )种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A 全新世活动断裂B 前第四系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为80米C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或第三组D 乙、丙类建筑

考题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述()不正确。()A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8度烈度区甲类建筑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建筑场地为Ⅱ类时,9度烈度区乙类建筑宜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C建筑场地为Ⅲ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D建筑场地为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7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考题 多选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划分场地类别的依据为( )。A场地土类型B等效剪切波速C覆盖层厚度D地下水位

考题 单选题当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二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A 0.30sB 0.40sC 0.45sD 0.55s

考题 单选题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A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B 建筑物的自振周期C 场地类别D 地震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