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17年《国民公报》上一篇文章写道:“从前专制时代,讲文明者斥为野蛮,那时百姓所过的日子白天走得,晚间睡得。辛亥推翻专制,袁政府虽然假共和,面子上却是文明了,但是人民就睡不着了。袁政府被推翻即是真正共和,要算真正文明了,„„不但活人不安,死人亦不安了。”这篇文章表明作者()

  • A、对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不安心生抱怨
  • B、认为辛亥革命给国民带来了文明与幸福
  • C、认为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参考答案

更多 “1917年《国民公报》上一篇文章写道:“从前专制时代,讲文明者斥为野蛮,那时百姓所过的日子白天走得,晚间睡得。辛亥推翻专制,袁政府虽然假共和,面子上却是文明了,但是人民就睡不着了。袁政府被推翻即是真正共和,要算真正文明了,„„不但活人不安,死人亦不安了。”这篇文章表明作者()A、对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不安心生抱怨B、认为辛亥革命给国民带来了文明与幸福C、认为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第一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机关报是()A. 《临时政府公报》B. 《中华民国公报》C. 《民国政府公报》D. 《中国国民公报》

考题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框架”。()

考题 创办《美国公报》的贝奇和创办《国民公报》芬诺都是死于1798年费城的黄热病。()

考题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最有可能出自( )。 A介绍我国陶器、瓷器发展的一段文章 B考古学中一篇断定新石器时代的文章 C社会学中介绍少数民族制陶和文化最早出现的文章 D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农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一篇文章

考题 《爱莲说》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文章。

考题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考题 文章当中写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青春,这是()的青春模式。A、李大钊B、鲁迅C、昆德拉D、陈百强

考题 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D、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

考题 引文偶合是指()A、两篇文章同时具有同样的一篇参考文献。B、两篇文章同时被其他一篇文章所引用。C、作者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D、两篇文章具有同样的结构。

考题 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陈某的行为属于()。A、杜撰B、一稿多投C、篡改D、剽窃

考题 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的一个小说流派在理论上的重要论文。文章引用了法国作家斯汤达的一句话:“怀疑的精灵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并同时宣称“我们已进入怀疑的时代”。这个小说流派是()。A、黑色幽默B、社会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D、新小说派

考题 有一篇文章以骨髓捐献者为背景指出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感人故事,此篇文章被收入中学生语文课本。请说出此文的题目。

考题 《苦雨》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

考题 1803年底,欧文在《里昂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世界和谐》的论文,第一次公开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考题 某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男性和女性MBA毕业生起薪的差别,文章称,从前20名商学院毕业的女性MBA的平均起薪是54749美元,中位数是47543美元,标准差是10250美元如果用图示法来描述上述数据,则不宜使用的方法是()A、直方图B、茎叶图C、箱型图D、饼图

考题 某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男性和女性MBA毕业生起薪的差别,文章称,从前20名商学院毕业的女性MBA的平均起薪是54749美元,中位数是47543美元,标准差是10250美元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女性MBA起薪的分布形态是()A、尖顶峰,对称B、右偏C、左偏D、均匀

考题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该人物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

考题 利用超链接改写文章的方式主要有()A、将一篇文章进行分层B、将多篇文章整合成一篇新的文章C、缩写长文章D、增补短文章

考题 ()是《汉书》第一篇,也是在构思布局上最讲究的一篇好文章。A、《高帝纪》B、《陈胜项籍传》C、《异姓诸侯王表》D、《律历志》

考题 通常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

考题 在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伯尔所说的“组织者”。( )

考题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B、广播C、电影D、互联网

考题 单选题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该人物是()A 炎帝B 黄帝C 尧D 舜

考题 单选题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 电视B 广播C 电影D 互联网

考题 单选题()是《汉书》第一篇,也是在构思布局上最讲究的一篇好文章。A 《高帝纪》B 《陈胜项籍传》C 《异姓诸侯王表》D 《律历志》

考题 问答题颐和园东堤上的铜牛是何时铸造的?牛背上用篆文铸刻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称是什么?由谁所写?主要讲述了什么?